白暨豚:别名白鱀_白旗豚_白鳍豚_中华江豚,为鲸目、白暨豚科、白暨豚属哺乳动物,原产于亚洲中国特有的小型淡水鲸类,栖息于长江中下游,洞庭、鄱阳湖等地。自成一科,1988年被列为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但剩余种群仍不断消亡,已被确认未第一个由于人为因素,而走向灭绝的鲸豚类动物。2006年之后即没有任何被发现的记录。2018年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更新,暂未确认白暨豚灭绝,保持原定评级“极危”。
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堪称国宝级野生动物,被称为“水中的大熊猫”。仅产于长江中下游,因各鳍均为白色而得名。寿命很长但是繁殖率很低,是全球最濒危的12种动物之一。
体长150-250cm,重约230kg。白暨豚身体呈纺锤形,脐处最粗。头骨左右不对称,颅腔大。吻极狭长,约30cm,前端略上翘。喷气孔纵长,位头顶偏左。眼极小,位于口角后上方。耳孔小如针眼,位于头两侧,眼的后下方。背鳍三角形,位于体中部略后,上端尖,基阍长,鳍肢较宽,末端圆钝。属鳍后缘凹入,中央有齿刻。背面蓝灰色或灰色,腹部白色,一般为乳白色。
白暨豚的大脑重量约占总体重的0.5%,已经接近类人猿的水准。甚至有学者认为白暨豚的智商比类人猿更高。哺乳动物的大脑需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进入休眠状态,才能在觉醒后正常运作。鲸豚类有着独特的大脑系统,可以一半大脑休息,另一半工作。
以中上层鱼类为主食。鲸豚类所有的呼吸均是需大脑反应的自主呼吸,因此呼吸必须在神志清醒的状态下进行。生病、受伤等原因使它们失去知觉后,便会沉入水底,所以在水中溺死是老弱白暨豚的正常死亡方式。寿命20-30年。
雄性4岁、雌性6岁性成熟。野生状态下,但雌性受孕率一般仅为30%,自然繁殖率很低。成年雌性一年中有两次发情期,分别在3-6月和9-11月。妊娠期10-11个月,翌年2-4月分娩。每两年繁殖一次,每胎一仔,偶有双胞胎。母豚长有乳裂,哺乳时乳房从乳裂中伸出。幼豚会被母豚哺乳8-20月,活动时主要靠母豚带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