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狐:别名,为食肉目、犬科、狐属哺乳动物,原产于北美洲美国(新墨西哥州、德克萨斯州)、加拿大(阿尔伯塔省、萨斯喀彻温省、曼尼托巴省),多栖息于温带短草平原、混合草原、沙丘和沙漠中。
中小型狐属物种,大致和家猫尺寸相近,耳大而尖,毛色淡灰,体侧和腿部呈橘黄色,咽喉部、胸部,两耳下侧及内侧呈乳白色。尾色黑,尾毛浓密,尾尖毛黑。行动敏捷,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50km。
比赤狐更瘦小,体长约70cm,重2-3kg,肩高30cm,鼻两侧有黑色斑点。夏季结束后,皮毛开始增厚。他迅捷的速度有助于捕获食物,并躲过其他猎食者的追杀,而藏身地洞也是它躲避猎食者的另一种手段。除指名亚种外,还有赫柏亚种Hebes、穆蒂亚种Mutica。
白天隐藏在洞穴,夜间活动。冬天,在温暖的午后,也会出洞晒太阳。夏季,只在傍晚和夜间现身地面。它的洞穴一般长2-4m,有4个左右的入口。
季节不同,捕获的食物也有差异,食谱包括:小型动物、飞禽、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昆虫以及浆果和野草。野生草原狐的寿命约3-6年,圈养可活14年。
雄狐和雌狐身型相仿,体型偏大一些。
雄狐从成熟到交配只需一年,雌狐则要等到生育后的第二年。加拿大的繁殖季开始于3月,雌狐经历50-60天的妊娠期后,于5月中旬生育幼崽。雌狐每年繁育一次,产崽2-6只。初生幼崽在地下洞穴停留1个月。出生后10-15天,幼狐眼耳尚未发育成熟,无法感知周围环境,需母狐喂食照护。幼狐6-7周断奶,断奶后仍随父母直至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