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爪沙鼠:别名黄耗子_砂耗子_蒙古沙鼠_长爪沙土鼠_黑爪蒙古沙土鼠,为啮齿目、仓鼠科、沙鼠属哺乳动物,原产于亚洲中国东三省、内蒙、河北、山西、宁夏、陕西、甘肃等地,蒙古及俄罗斯贝加尔地区也有分布。野生于松软的沙质土壤的荒漠草地、同定半固定沙丘、林耕地、渠背、田埂。1867年命名。会盗食粮食、树木种子、毁坏农作物、啃咬树皮树根,是在农区和半农半牧区人工林地的重要害鼠之一,还会传播多种疾病。
中小型荒漠草原动物,体型介于大白鼠和小白鼠之间,无可利用经济价值。由于它啃食牧草,掘洞盗土,破坏草场植被,会减少载畜量,危害畜牧生产,影响草地植被的更新和牧草的繁衍,使草地植被退化,引起大面积沙化。
中小型鼠类,体长9-14cm,尾长8-11cm,重32-113g。外形与子午沙鼠很相似,眼大而圆。耳壳前缘列生有灰白色长毛。爪较长,趾端有爪,呈锥形,比较锐利,适于掘洞,爪基黑色,爪尖灰黄。尾长而粗,尾上被密毛,尾端的毛较长,在末端形成“毛束”。背毛棕灰色,腹毛灰白色,耳明显,耳壳前缘有灰白色长毛,内侧顶端有少而短的毛,其系部分裸露。头和体背部为棕灰黄色,毛基青灰色,上端棕黄色,部分毛尖黑色,整个背部杂有黑褐色长毛。
不冬眠,主要白天出洞活动。夏季7-10时,17-21时活动最为频繁,中午避居洞穴。冬季10-15时出洞活动,随着气温的升高,其出洞活动时间随之提前。4级以上风时,出洞活动明显减少。5-6级以上大风或雨雪天气,连日在洞内不出。其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巢区领地范围,通常300-1600m²,食物丰富地区领地范围小,反之领地范围大。领地范围大小与家族最大雄鼠体重明显相关。领地内,不允许其他家族成员进入觅食、寻找配偶等活动,否则发生殴斗。
通常沿着植物生长良好的谷沟、坡面、道路两侧,或者在许多独立存在的小片沙土半沙土地带栖息。由于土壤、地形地貌、降水、日照、植被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了其数量在一些地区的高度集中。食性较杂,主要吃草本植物的种子和叶、茎。曾被发现吞食蜥蜴,设置有同类互相残食。种子包括糜子、谷子、高粱等、苍耳、盐蒿。茎叶有苦菜、盐蒿、大籽蒿等。终生仅喂粮食而禁水,并不影响其生命活动,也不影响寿命。寿命2-4年。
性成熟期为10-12周,性周期4-6天。繁殖以春秋为主,12-1月基本不繁殖。初生仔鼠生长发育较快,雌鼠通常5-6个月配种。交配多发生在傍晚和夜间,接受交配时间为1天,妊娠期24-26天,哺乳期21天。成年雌鼠1年可繁殖3-4胎,每胎5-6只,最多12只。人工饲养条件下,1年可繁殖5-8胎,一生的繁殖期为7-20个月,最高可繁殖14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