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哺乳鸟类爬行鱼虾海水昆虫花卉绿植多肉水草作物好文商品
  • 大沙鼠(6)

    大沙鼠_黄老鼠_大砂土鼠
  • 大沙鼠:别名黄老鼠_大砂土鼠,为啮齿目、仓鼠科、大沙鼠属哺乳动物,原产于亚洲中部及西部,包括中国(内蒙、甘肃、新疆)、阿富汗、伊朗、蒙古等地。野生海拔900m以下的荒漠地区,常与固沙植物梭梭、柽柳、盐爪爪、白刺等灌木伴生。1823年命名,共8个亚种。冬季日活动节律呈单峰型,夏季则呈双峰型,随气温的升高,外出活动逐渐减少,中午不外出活动,黄昏以后,又陆续出洞活动。有相当高的回巢能力,成鼠在百米之内,普遍能返回原有洞系。

    沙鼠亚科最大的物种,大沙鼠属唯一品种,体型与褐家鼠相仿。听觉、视觉非常敏锐,以洞群方式群生,洞系相连,结构十分复杂,长者可达数千米。洞道相互交错,分2-3层。洞口10-30个,有的达100余个。

  • 科目分类:仓鼠
    生存环境:草原
    颜色分类:褐色_黄色
    性情分类:野性
    最大体型:20cm
    毛型长度:中等
    寿命年限:3年
    适宜温度:20℃±8℃
    食物饲料:植物

  • 大沙鼠形态特征 >

    体长15-20cm。耳短小,不及后足长之半。耳壳前缘列生长毛,耳内侧仅靠顶端被有短毛。趾端有强而锐的爪,后肢蹠部及掌部被有密毛,前肢掌部裸露。尾粗大,几乎接近体长,上被密毛,尾后段的毛较长,一直伸达尾末端形成毛笔状的“毛束”。头和背部中央毛色较长爪沙鼠略浅,呈淡沙黄色,微带光泽。体侧、眼周、两颊和耳后等处的毛色较体背略暗淡,介乎灰沙色与黄沙色之间。

  • 大沙鼠生活习性 >

    白天活动,不冬眠。冬季经常出入的洞口,多在粮仓附近。老窝比较深,多数位于地下2-3m处,内有细草和软毛铺成的睡垫。洞道旁有粮仓和厕所,粮仓最大者可贮草100kg以上,废弃的仓库多改作厕所。在土质结构松软的地段,洞系往往自然塌陷。早春一洞系中有繁殖鼠1对,秋后可达十余只。

  • 大沙鼠饲养方法 >

    出洞时,先探出头,对洞口的异物有警戒,并随时瞭望。取食时,边进食边进行瞭望,当有危险发生时会立即转入警戒行为。属植食性动物,食谱达40多种,主要有梭梭、猪毛菜、琵琶柴、盐爪爪、白刺、假木贼、锦鸡儿、芦苇等。冬季主要依靠夏秋贮粮越冬,也采食种子和植物茎皮。不喝水,完全依赖食物中的水分维持生命。其天敌有鹰、虎鼬和狐等。

  • 大沙鼠雌雄分辨 >

  • 大沙鼠繁殖方式 >

    每年4-9月繁殖,高峰期在5-7月。年产2-3胎,妊娠期22-25d,胎产1-12仔,多为5-6仔。春季出生的雌鼠当年可参与繁殖。幼鼠在母鼠洞内越冬,来年春季分居并开始繁殖。

  • 转载请注明出处,并添加原文链接:
    https://sbike.cn/b/dashashu/


    • 其它相关主题

    • 北极旅鼠

      北极旅鼠


      它是动物界中悲壮的“死亡大迁移”的始作俑者。因繁殖速度极快,且食量也惊人,为了寻找食物,而形成了啮齿类动物非常少有的迁徙现象。但有些学者认为,它们的迁徙并不是有意赴死,而是迁徙路线遇到涉水,被意外淹死。

    • 黑线仓鼠

      黑线仓鼠


      体型较小、外表肥壮、粗短。驯服后和其他仓鼠种类没有太大区别,可当作宠物。在野外的生存及繁殖能力很强,易群生泛滥,在我国黄河以北属优势鼠种,共有十个亚种,大部分分布于我国境内。

    • 长尾仓鼠

      长尾仓鼠


      夜行性,白田很少外出,冬天不休眠,食性杂。长尾仓鼠与黑线仓鼠同科同属,且形态非常相似,区别在于其尾较长,耳较长,体背部毛暗灰色而稍带棕色,背毛基灰黑色,中部棕黄色。啃食幼苗,盗食种子,对农林牧业有害。

    • 林旅鼠

      林旅鼠


      形态与田鼠相似,比田鼠稍粗些。在我国分布狭窄,数量极少。种群密度通常很低,很少发生北极旅鼠那样,大规模的种群迁移现象。但在密度较高的年份中,也会局部地区可出现小规模的迁移。

    • 坎氏毛足鼠

      坎氏毛足鼠


      与仓鼠亚科的其它成员一样,有一个终止于肩胛骨的颊囊,可将食物暂存口内,搬运到洞内贮藏,眼小,耳朵被毛,耳壳显露毛外。耳后有皮脂腺。腿短,脚宽,尾巴粗短。背部有一条清晰的细木炭条延伸至尾部。

    • 琥珀仓鼠

      琥珀仓鼠


      毛色土黄至棕黄色之间的琥珀色,眼睛为血红色,虽然特点鲜明,辨识度极高,但却只是一线仓鼠的一个变种。有人说它脾气暴躁,而且会咬人,其实只要多加训练,彼此熟悉以后就不会了,琥珀仓鼠也是很会亲近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