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颌象:别名乳齿象,为长鼻目、短颌象科、短颌象属哺乳动物,原产于北美洲、中美洲、欧洲。欧洲只有少量化石,远不如北美洲的化石丰富。大多数象类的共同祖先是距今3500万年的古乳齿象,它的后代,一支成为象类的演化主干,进化为嵌齿象类、铲齿象类、剑齿象类及非洲象、亚洲象、猛犸象等真象类。此外还有一些独立分支,其中一支演化成了短颌象,与现存的大象亲缘关系很远,只是趋同演化,使它们外貌相似。
起初,除了同类相争,自然界没有任何掠食者能威胁成年的短颌象。但到距今1万多年前,人类进入了美洲,它们就再也不能高枕无忧了,它们的进化之路也到达了终点。与短颌象相较,十分矮小的人类,却是造成它们灭绝的罪魁祸首。
体长5-6m,肩高2.3-2.8m,很少超过3米。希腊发现的包氏短颌象M.Baosoni体型较大,肩高达3.5m,一对完整的象牙就长达5m,堪称史上最大的象牙。它身体矮胖,成年雄象重4-5t,跟亚洲象相仿多。相比那些动辄上10t的史前巨象,它并不算庞然大物,甚至比现存的亚洲象还矮壮些。它的外表与现存的大象差别不大。区别于体毛较多,长牙更弯曲。
圆滚滚毛茸茸的外表,使它显得憨厚温顺。但在其化石上,研究人员发现了同类剧烈搏斗的种种痕迹。说ing,它们在求偶期往往会爆发激烈打斗。它的骨骼比现代非洲象更粗壮,所以争斗可能会更加凶狠,丢掉性命也不是没可能的。注:短颌象为最新学名,原”乳齿象已为无效学名,但如今的欧美国家的科普读物,仍常用原学名。
它的牙齿不太耐磨,结构适合咀嚼较软的树叶、嫩枝,但也能吃硬一些的松针和草类。正是因为不挑食,它在气候干冷、森林减少的更新世冰期依然过得有滋有味。它经常在各处林地之间迁徙,在它们经过草原的途中也能暂时以草为食。在中更新世,猛犸象从亚洲远道而来,占据了北美洲广阔的草原、苔原地带。但它并未受到太大冲击,与猛犸象基本是井水不犯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