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麝:别名褐麂_獐子_黑獐子_喜马拉雅麝,为偶蹄目、鹿科、麝属哺乳动物,原产于亚洲东南部,中国(西南部,云南、西藏部分地区)、不丹、印度、缅甸、尼泊尔。野生于海拔2700-4200m高山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高山杜鹃灌丛和草甸中。1981年命名。2015年IUCN将其列为濒危,我国1级保护野生动物。
小而色深,因近似于黑色而得名,体形与林麝相似,但体型稍小,体色更深。其麝香产量高,香味浓而质量有,是经济价值极高的药用动物,可人工驯养。它的大耳朵和眼睛有着敏锐的听觉和视力,并且依赖于这些感觉。
体长70-78cm,肩高小于50cm,重7-9kg。脸和颈部无白色斑点,有时肩部具浅褐色斑块,喉色深,常有两个不完全的黄色领圈,四肢黑,后肢长于前肢。无角,耳的上半部及耳尖比林麝宽圆,四肢也比林麝明显粗壮。身上被有粗硬、疏松的体毛。通体为黑褐色或深褐色,没有颈纹,仅背部的中央有一些不规则的微黄色,另外头后的颈背处有一个稍宽而模糊的淡黄色半圆环。
夜行性,晨昏活动较为频繁。通常单独活动,很少有2个一起活动。通过尾、指间麝香的气味以及排尿和排便进行标记沟通。
人工养殖时会打架,发出低沉的嘶嘶声。主要以杜鹃、高山柳的枝叶、松萝、苔藓、禾本科植物等为食物。在圈养中可以活到20年。
幼崽在出生时重约500克,长到3-4月大的时候断奶,并且在6个月大左右时达到成年黑麝的体型。
18个月左右时达到性成熟。雌性可能每年繁殖1次。发情交配期多在10月,孕期6个月,次年7月产仔。雄性与多个雌性交配。雄性气味在繁殖季节标记并保卫领土。雄性上存在的气味腺暗示它们可能参与类似的行为。妊娠期185-195天。分娩6-7月,产仔1-2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