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足猫:别名蚁虎_小斑猫,为食肉目、猫科、猫属哺乳动物,原产于非洲南非、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安哥拉等国,是非洲南部的特有物种,只生活在开阔的矮草地、干旱稀树草原、灌木丛和半荒漠。体型虽小,战力却十分强悍。甚至被发现能够捕食白翅黑鸨、开普野兔,甚至是小羊羔,要知道这些动物体型都要比它大许多。
野生猫科,名称源于它们的足底黑色的标记。成猫体重1.6kg左右,毛色肉桂色至茶色或近白色,有黑色斑点,肩部有黑色斑纹,脚及尾巴有黑环。虽是最小的猫科动物之一,却能攻击比其体型大四倍的小羊。
体长36-52cm,尾长13-20cm,肩高25cm。头部相对身体较大,被毛柔软而浓密,有深棕获黑色的条形或点状纹路点缀。下巴、胸腹和四肢内侧则是浅色的。它的尾巴有些类似虎斑家猫那样环绕着黑色条纹,尾尖也是黑色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它的肉垫不但也是黑色的,而且上面覆盖着黑色长毛,以防止它们在灼热的沙地上行走时被烫伤,当然它的英文学名就是根据这个富有特色的黑毛脚而来。除指名亚种外,还有博茨瓦纳亚种Thomasi。
孤独的夜行者,用尿液和粪便标出领地,一只雄性的领地内可有多只雌性。为躲避酷热,白天多躲在白蚁山或其他动物的弃穴里,晚上则出来捕食。由于沙漠地带食物较少,这些小家伙们为了果腹往往要跋涉十多公里。根据无线电遥测显示,雌性黑足猫的活动范围高达12平方公里,而雄性还要更多。攻击比它们体型大四倍的小羊,会跳起一口咬住小羊的喉管,直到静脉被它的利牙穿透才跳下来。夜晚的叫声非常响亮。
主要主要捕食无脊椎动物、啮齿类鼠类、鸟类、爬行动物以及它们的卵。食谱中50%是各种蜘蛛,雄性能捕捉野兔。一个晚上能吃掉相当于它们体重1/5的食物,有时也能将食物保存起来。一只黑足猫一年能消灭掉3000只鼠类。由于生存在干旱地带,这些食物也是它们补充水分的主要来源。它们会在夜间行8公里来觅食。
雌猫平均重1.3kg,雄猫比雌猫大31%,重1.9kg,1岁大的雌猫会占有领地约10平方公里,雄猫约22平方公里。成年雄猫的领地与1-4只雌猫的领地重叠。
出生后12-20月性成熟,每年8-9月间繁殖,雌性的发情期只有短短的5-10个小时。雌性雄性只在交配的时候才会聚到一起。交配成功后,63-68天后,产下1-4胎的幼猫,并独自抚养。为躲避天敌它们不得不在养育幼猫期间频繁更换巢穴。3个月后,幼猫就可以离开母猫独立生活。在南半球春天、夏天及秋天时,雌猫可以产两胎。幼猫6周后断奶,并且能自己捕捉猎物,约于5个月大就可以独立,但仍会在母猫的领地生活。小猫受到惊吓时,并不会四处乱跑,而是就地隐藏,等待它们母亲的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