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尾兔袋鼠:别名纹兔袋鼠_辔甲尾袋鼠_斑纹距尾袋鼠,为有袋目、袋鼠科、甲尾沙袋鼠属哺乳动物,原产于大洋洲澳大利亚西部沙克湾的一些岛屿上。野生于平原多刺灌木丛、刺槐林和沼泽地边缘地区。2016年IUCN将其列为易危物种。欧洲殖民者到来后,为它带来了灭顶之灾。它们带来了家犬、狐狸、家畜,夺走了它们的食物后,干脆以它为食,使它迅速地走上了灭亡之路。1906在澳洲大陆灭绝。
袋鼠家族中非常特别的成员。尾巴上生有尖刺,尖刺可以长3-6mm,部份被毛所覆盖,其作用目前还不明。身体上有着白色斑纹,背部有黑带斑纹,面颊也有斑纹。生性害羞,喜独居,在食物缺乏时,会组成小的群族,最多4个成员一同觅食。
体长40-50cm,尾长40cm左右,重3-4kg。它的体毛较长,浓密且柔软,体色呈浅灰,并因带有黑色的条纹而著名。
夜间活动,白天在空心树中睡觉。性情较为温和,倾向避开争斗,会躲在空心树或丛林中,若是没有地方躲藏,则会躺在地上不动。
属夜行性动物,每当夜晚降临时,它就会从灌木丛中钻出来,四处搜寻各种植物和水果进食。
雌袋鼠体型较小。
周期性繁殖,通常从2月持续到8月。妊娠期为23天。繁殖方式与其他种类的袋鼠相比,显得有些特别,它能在一次生育以后,立即再次发情交配,通常1胎1仔。幼兔袋鼠会在母亲的育幼袋中生活4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