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哺乳鸟类爬行鱼虾海水昆虫花卉绿植多肉水草作物好文商品
  • 狍子(6)

    狍子_矮鹿_东方狍_西伯利亚狍
  • 狍子:别名矮鹿_东方狍_西伯利亚狍,为偶蹄目、鹿科、狍属哺乳动物,原产于亚洲中部、欧洲东部,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朝鲜、韩国、蒙古等地。野生于海拔3300m以下,不同类型的林地及草原,在俄罗斯中部的森林草原带最为常见。1771年命名,共6个亚种。曾与西方狍归为同一物种,2001年经DNA测序,判定为两个物种。专家推测,它屁股白毛会炸开就像一个信号灯一样明显,可向同伴发出警示,而且白色的屁股还可能会迷惑敌人的视线。

    小型鹿类,我国东北常见的野生动物之一,经济价值较高。受惊时吠叫,尾巴内侧为白色,受惊后白毛会炸开,变成白屁股。这是许多鹿科和羚羊均有的特征。并不是传说中的被吓傻了,而是受到威胁后的一种自然反应。

  • 科目分类:鹿科
    生存环境:丛林
    颜色分类:黄色_灰色
    性情分类:胆小
    最大体型:135cm
    毛型长度:中等
    寿命年限:17年
    适宜温度:22℃±6℃
    食物饲料:植物

  • 狍子形态特征 >

    体长100-135cm,肩高67-78cm,尾长仅2-3cm,重15-30kg。鼻吻裸出无毛,眼大,有眶下腺,耳短宽而圆,内外均被毛。颈和四肢都较长,后肢略长于前肢,蹄狭长,有敖腺,尾很短,隐于体毛内。冬毛为均一的灰白色至浅棕色。夏毛红赭色,耳朵黑色,腹毛白色。腿茶色,喉、腹白色,臀有白斑块。吻部棕色,鼻端黑色,两颊黄棕色,耳基黄棕色,耳背灰棕色,耳内淡黄而近于白色,耳尖黑色。幼狍有3纵行白斑点,当体重达11kg左右时即消失。

  • 狍子生活习性 >

    晨昏活动,晚上最活跃。由母狍及其后代构成家族群,通常3-5只,雄狍仲夏才入群。某些地区进行季节性运动。在夏季独居(雌性与幼崽待在一起),但在冬季形成多达20-30只的混合群体。在季节性流动期间,群体规模增加到500只。在俄罗斯的阿穆尔省,该物种每年从冬季迁徙到夏季,最长可达200km,始终沿着相同的路线迁移。雄狍用角剥开树皮并留下前额臭腺的分泌物做为自己地盘的标志。

  • 狍子饲养方法 >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悍,活跃在疏林带,多在河谷及缓坡上活动,狍性情胆小,日间多栖于密林中,早晚时分才会在空旷的草场或灌木丛活动。植食性,喜食灌木的嫩枝、芽、树叶和各种青草,小浆果、蘑菇等,以草、蕈、浆果为食,经常舔盐。在野生环境中,寿命10-12年,最长可达17年。

  • 狍子雌雄分辨 >

    雄鹿体型略大,具角。角短,仅有3叉,无眉叉,主干离基部约9cm分出前后2枝,前枝尖向上,后枝再分歧成2小枝,其中一枝尖向上,1枝向后而偏内,角基部有1圈表面粗糙的节突,主干上同样有许多小节突。角在秋季或初冬时会脱落,之后再缓慢重生。每年11-12月角脱落,2-3月生茸,4-5月角长成。

  • 狍子繁殖方式 >

    1.5-2年性成熟。一夫一妻制,7-8月交配。在繁殖期,雄狍追着雌狍转圈跑,地面出现花环状足迹。妊娠期8个月。临产前,母狍驱散上年生的幼狍,进入密林分娩。幼狍3-6月出生,每胎1-2仔。若1胎产2仔,则出生地点相距10-20m,分别哺乳。出生10日后,母狍带领初生幼狍归群。繁殖会延迟着床4-5个月。如果冬季太冷,小狍子出生就得往后拖,母狍能够控制这个时间,确保小狍子在6月出生,这个时候正是山区已经开始暖和起来。

  • 转载请注明出处,并添加原文链接:
    https://sbike.cn/b/paozi/


    • 其它相关主题

    • 毛冠鹿

      毛冠鹿


      中小型鹿类,因额部一簇马蹄形的黑色长毛而得名。它机警灵活,一有动静,就会一溜烟似的遁走。但它有个致命的弱点:逃跑时,尾巴高高地翘起,内侧白毛仿佛是扯起的白旗,目标显著,往往由此而被猎杀。

    • 麋鹿

      麋鹿


      世界珍稀动物,因头脸像马、角像鹿、蹄子像牛、尾像驴,因此得名四不像。也属于我国国宝级野生动物之一,野生群体已经灭绝,但通过人工繁殖与放养,最终在我国重新建立了麋鹿的自然种群。

    • 西方狍

      西方狍


      小型鹿类,孕期为10个月,是鹿类中最长的。它性情温顺,可塑性强,人工驯化容易,主要野生在山地,平原或岛屿很少见到。常在森林或林缘灌丛、草地觅食。与其它鹿不同,狍属动物的角掉了之后,会马上开始重长。

    • 林麝

      林麝


      麝属体型最小的品种。雄林麝能分泌麝香,香气醇浓、经久不散、闻名于世,是配制高级香水、香精的定香剂,又是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剂,用来配制多种苏醒和强心等急救药物,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

    • 马麝

      马麝


      麝类家族体形最大的成员。性情孤独,雌雄分离,营独居生活方式。雄麝喜欢攀登山势险峻之处,行动灵活,迅速敏捷。受惊之后,便离开自己的巢域,但过几天又会回来,因而被形容为“舍命不舍山”。

    • 黑麝

      黑麝


      小而色深,因近似于黑色而得名,体形与林麝相似,但体型稍小,体色更深。其麝香产量高,香味浓而质量有,是经济价值极高的药用动物,可人工驯养。它的大耳朵和眼睛有着敏锐的听觉和视力,并且依赖于这些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