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鼠:别名水䶄_水老鼠,为啮齿目、仓鼠科、水田鼠属哺乳动物,原产于欧洲大部分地区,及亚洲中北部少数地区,我国仅分布于新疆西北部。野生于水流平稳、岸边有芦苇及其他挺水植物等丛生的河流两岸,有时也在果园、瓜地和商品菜地里发现。1758年命名,共6个亚种。水陆两栖生活,有利爪的前脚善于挖土。善游泳,既能在水面上,也能潜入水下游泳,还可以潜入水底,其洞穴入口就常在水下。带穗毛的后脚和长可及肩的尾巴,有助于游泳。尾巴在水中摆动,助推前游,还如船舵般控制方向。
尾毛短而密,头较圆,颈短,毛色随亚种变化较大,中国新疆的水田鼠,背毛棕褐色、灰褐,腹毛的毛基铁灰色。水田鼠昼夜均活动,不冬眠,以芦苇及沿河两岸的水生植物、挺水植物为食,每年产仔2-3窝,每窝产2-7只,栖息在水流平稳、岸边有芦苇及其他挺水植物等丛生的河流两岸,分布在欧洲大部分地区,亚洲、非洲部分地区。
体型较大,通常超过15cm。尾长约体长一半,基部粗,向末端逐渐明显变细。尾毛短而密,几乎将尾上的鳞片全覆盖住。头较圆,颈短,外观看,似乎头直接联接在躯体上。嘴闭上时,上门齿稍突伸出口外,上吻也略向前伸。眼小,耳轮廓为半圆形,不太高,隐于毛被下。耳朵内外均有一层较长的毛。四肢短粗,后肢略长于前肢。前脚宽而粗。5个前指中,拇指退化,变小,比最小的掌垫还要小,其背面有十分扁的指甲。
昼夜均活动,白天活动尤为活跃。不冬眠,在雪被下挖洞道活动。它们生活在洞穴中,有时密度很高,然而并不形成社会群体。它的取食通道,紧临地面,顶面略高出地面。它们挖洞道将多余的土抛出地面,但所形成的土堆,较鼹鼠所构成的土堆低平。
所在地区如果潮湿,在地下不适宜做窝时,在地面上用草筑窝。这些草窝多在堆积的木材或倒木下,或在浓密的植物丛下,能遮盖草窝的地方。在沙堆或枯叶堆下也可做草窝。因此,适应于地栖和水生两方面的生活。以芦苇及沿河两岸的水生植物、挺水植物为食。也吃岸上的草类。吃地里的庄稼,菜地里的蔬菜,果园和苗圃的树根,矮茎上近地面的果实。为了越冬,经常储存食物。寿命不长,极少有能活到第2年冬天的个体。
繁殖主要在夏季。雄鼠常激烈地争偶,不时发出高而刺耳的长声尖叫,用以威吓对方。雌鼠也彼此争偶,但没有雄鼠激烈。妊娠期21天。每年产仔2-3窝,每窝产2-7只,通常5-6只。幼鼠大约9天睁眼。4周后能独立生活。每年5月初出生的幼鼠,当年可以参加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