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鼻鼹:别名鼹鼠,为鼩形目、鼹科、星鼻鼹属哺乳动物,原产于北美洲东部,加拿大东部及美国东北部。野生于湿地的浅层土层中。1758年命名。小型哺乳动物,体型甚至比家鼠还小。它全身生长着细密的黑棕色茸毛,这层茸毛具有防水、隔水的作用。四只宽大的脚掌是星它挖掘和划水的利器。一条粗长的尾巴像船舵一样,能够协助身体保持平衡。当寒冷的冬季来临,土壤被冻得硬邦邦的难以挖掘的时候,常会沿着先前挖好的隧道游到水中,运用高超的水下捕食技巧寻找食物。
鼻尖环绕22只触手,如星星的光芒,因此得名。通过鼻尖的触手,可在完全黑暗的环境内找到猎物,探测猎物的能力,比其他单靠嗅觉捕食的鼹鼠强数倍。它的感知系统非常灵敏,甚至能探察到8毫秒内动物的移动状况,是吉尼斯认证捕食最快的动物。
体长17-21cm,重35-75g。鼻子周围的肉质附器是它的触手,每个触手的表面都覆盖着几千个细小的颗粒,正是它们能帮助星鼻鼹一次大约可以探测600块针尖大小的区域。因为星鼻鼹的视觉和听觉退化,它的鼻子还起了人类的视网膜和蝙蝠的超声波的作用。在地道里穿梭时,也靠持续移动鼻子来扫描,将22个附器全部用上,快速探测大范围的空间。一旦碰到它们有兴趣的地方,例如食物,它们就会调整星鼻的位置,让其中一对附器进行更详细的探查。
出昼伏,小群居,有团结精神。智商高,灵活且狡猾,鬼鬼祟祟,出洞时前爪在洞边一爬,左瞧右看,确保安全方才出洞。它喜欢在窝、食物、水源之间建立固定路线,以避免危险。视力强,在水中可看到近100m物体。与其他品种的鼹鼠一样,星鼻鼹不论昼夜都一样活跃,精力极其旺盛,就算是冬天,依旧保持活力。
星鼻鼹在潮湿的低地生活,以小型的无脊椎动物、水生昆虫、蚯蚓及软体动物为食粮。它是游泳能手,能在河或池塘的底部搜索猎物,甚至能将在水中吐出的空气吸回。
通常都在隆冬或早春时交配,到了晚春至初夏时,雌鼹通常会产下一窝鼠崽,每窝产3-7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