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家鼠:别名黄胸鼠_黄腹鼠_长尾鼠_上尾吊_屋顶鼠,为啮齿目、鼠科、家鼠属哺乳动物,原产于亚洲东部、南部,中国(长江以南、江淮各省,如海南、广东、云南、四川等地,并表现出明显的北扩趋势)、阿富汗、不丹、柬埔寨、印度、日本、朝鲜半岛、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地。在野外,主要栖息于平原和山区。1844年命名。会随气候和食物变化以及不同生育阶段,在各种生境间迁移。通过各种渠道从码头、车站进入轮船、火车而匿居在船舱、行李包、杂物堆、火车顶棚和天花板夹层中,并在船、车上生存繁衍。为不常用的中药。
家、野两栖鼠类,既能在室内营巢而居,也能在野外筑洞而栖。我国长江以南各省的主要家栖、贮藏库害鼠之一。曾是不少省、区的主要优势鼠种。近年来室内数量减少,在家鼠中比例下降,分布逐渐向长江以北移动,已扩展到黄河流域。
体型较大,与褐家鼠相似,但较褐家鼠瘦小,体躯细长,尾长等于或大于体长。体长13-15cm,重75-200g。耳长而薄,向前拉能盖住眼部。后足细长,长于3cm。背毛棕褐或黄褐色,并杂有黑色,腹毛灰黄色,背腹之间毛色也无明显界线。胸部毛色更黄,有时具一块白斑。尾上下均为黑褐色。前足背中央毛色灰褐,四周灰白色,此斑块是其区别于黄毛鼠等的重要形态特征。尾部鳞片发达,呈环状,细毛较长。
昼夜活动,以夜间为主,黄昏后和黎明前有两个活动高峰。南方温暖地区主要为野栖,而北方主要为家栖型。居民区,通常栖息于住房、仓库、大楼等建筑物的高层部位,多利用屋顶的椽缝间隙及墙壁顶端和檐沟柱梁交接处,以破布、碎纸、破絮、谷草等杂物营巢而居。在住宅区和农田可进行短期季节迁移,在农田常随作物成熟作季节性迁移为害。
洞穴多筑于山坡旱地里的不能开垦的荆棘灌木丛下,河滩的灌丛砂石堆下,以及田埂、水渠边。巢室内铺干枯植物的茎叶,如稻草、豆叶、杂草等。洞穴分为简易洞和复杂洞。简易洞为季节性临时洞,复杂洞为越冬洞,入土较深,洞口较多。杂食性,植食为主,包括谷物、豆类、菜类、薯类及面粉与其制品。动物性食物包括肉、鱼、昆虫、蜗牛与蚯蚓等,也会袭击小鸡。其择食偏爱苹果、红薯、马铃薯、萝卜、蔬菜和馒头等富含水分的食品。
雌性乳头5对,胸部2对,腹部3对。
繁殖力很强,在南方气温适宜地区,一年四季都繁殖,春秋季为繁殖高峰期。一年中以春季孕鼠较多,冬季最低,繁殖指数不同季节变化较大。雌鼠年产仔3-4胎,每胎2-17仔,每胎平均5-7只。幼鼠出生后6天长毛,18天睁开眼睛,30天左右能自行取食。雌性幼鼠当体重长至60g,体长达130mm以上时即开始性成熟。寿命约3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