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哺乳鸟类爬行鱼虾海水昆虫花卉绿植多肉水草作物好文商品
  • 印度狐蝠(6)

    印度狐蝠_印度飞狐_印度大狐蝠
  • 印度狐蝠:别名印度飞狐_印度大狐蝠,为翼手目、狐蝠科、狐蝠属哺乳动物,原产于亚洲南部,中国、印度、孟加拉、不丹、马尔代夫、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野生于热带、亚热带果实丰富的丛林地带。1782年命名,共4个亚种。白天用长而弯曲的爪钩住树枝、屋檐、石缝或洞穴的墙壁,倒挂着睡觉或休息。每当夜幕降临,就从栖身之所倾巢而出,寻找食物。其足腱构造很特殊,钳握得很紧,甚至死去还在悬挂着。

    典型的夜行性动物,因面部酷似狐狸,而得名。它观赏性强,是动物园中很受欢迎的常见观赏动物。它非常善于飞行,但体型较大,起飞时需要依靠高度向下滑翔起飞,一旦跌落地面,就很难起飞。

  • 科目分类:翼手
    生存环境:丛林
    颜色分类:黄色_棕色
    性情分类:野性
    最大体型:25cm
    毛型长度:中等
    寿命年限:25年
    适宜温度:22℃±6℃
    食物饲料:果实

  • 印度狐蝠形态特征 >

    体长20-25cm,重300-400g。面部狭长,吻端突出,耳长直立,眼大而圆,牙齿尖锐。颈部较长,前肢特化成翼,掌骨和指骨除第一指外,均特别延长。前后肢与体侧张有弹性的飞膜,后肢扭转,比前肢短得多。它没有其他蝙蝠所具有的尾巴。头部及皮膜均呈深棕色,颈部及腹部为浅棕色。它的胸肌十分发达,胸骨具有龙骨突起,锁骨也很发达,这些均与其特殊的运动方式有关。

  • 印度狐蝠生活习性 >

    喜集群生活,常常数百只,甚至上千只聚在一起。它飞行时腿后伸,起着重要的平衡的作用。它在休息的时候,常抖动身体,拍动皮膜。与其他蝙蝠不同的是,它的视觉也相当灵敏,能在夜间靠视觉活动、觅食。它有轻微的冬眠的习性,冬眠时呼吸、心跳、新陈代谢变慢,体温降低,但冬眠不深,还会排泄和进食,惊醒后能立即恢复正常。

  • 印度狐蝠饲养方法 >

    以植物的果实、花蜜等为食,特别是香蕉等软质的果实尤为喜食。它吃果实的时候,总是倒悬着头,大口地咬食。它的食量很大,在果实丰盛的情况下,几个小时内所吃进的食物总量,居然能达到体重的两倍以上。它外出觅食的往返路线往往是固定的。寿命20-25年。

  • 印度狐蝠雌雄分辨 >

  • 印度狐蝠繁殖方式 >

    发情期不固定,繁殖有“延迟受精”的现象,即冬眠前交配,精子在雌兽体内越冬后,翌年春天,雌兽才开始排卵受精,然后怀孕、产仔。孕期约6个月,每胎产1-2仔。

  • 转载请注明出处,并添加原文链接:
    https://sbike.cn/b/yinduhufu/


    • 其它相关主题

    • 大棕蝠

      大棕蝠


      飞行时,嘴鼻1秒发出50组超声脉冲,并准确接收同数目回声,迅速判明物体距离和大小,能同时探测几个目标。凡是发音C调以下的昆虫,都能避免被它捕捉。蚊虫发音D调至F调,与G调相当,则容易被捕捉。1分钟可捕十几只昆虫。

    • 棕果蝠

      棕果蝠


      典型的热带蝙蝠,不冬眠,虽常与其他蝙蝠共栖一洞,但从不相混杂,它栖居的洞穴,种群皆占优势,有种间排挤现象。在原生地较为常见,分布广泛、适应力较强,主要以果实为食,在我国部分省区,也会被当作有害兽类。

    • 琉球狐蝠

      琉球狐蝠


      大型树栖食果蝙蝠,台湾体型最大的翼手目物种,台湾唯一的食果蝙蝠,属台湾保护物种。果蝠家族飞行能力极强,均可进行长距离飞行,印度大狐蝠的飞行距离可达2000km。一些种类的果蝠由于取食的需要,会不断改变栖息地。

    • 大狐蝠

      大狐蝠


      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蝙蝠,翼展最大可达恐怖的1.8m。它也被称为“水果蝙蝠”,主要以植物果实和花蜜为食。其他蝙蝠主要以超声波回声定位,它则更多的依靠视力。非常善于飞行,但起飞时需要依靠滑翔,一旦跌落地面后,就难以再飞起来。

    • 短耳犬蝠

      短耳犬蝠


      喜欢小规模成群栖息在树上,树叶下,或者在山洞里。雌雄双方都照顾幼崽,最为特别的是,雄性在哺乳和喂养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它有与雌性大小相同的乳腺,超过它们的整体体重的8%。

    • 大马蹄蝠

      大马蹄蝠


      体形甚大,群居性,常数十或数百只生活在一起,常与其他蝙蝠混居在一起,性凶猛,同栖一洞的曾见有普氏蹄蝠、中菊头蝠、皮氏菊头蝠、鲁氏菊蝠、中华鼠耳蝠、毛腿鼠耳蝠、绒鼠耳蝠和折翼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