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哺乳鸟类爬行鱼虾海水昆虫花卉绿植多肉水草作物好文商品
  • 印度犀(6)

    印度犀_独角犀_大独角犀
  • 印度犀:别名独角犀_大独角犀,为奇蹄目、犀科、独角犀属哺乳动物,原产于亚洲南部,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不丹。野生于开阔的草地、稀树草原、芦苇地、灌木林或沼泽草原地区。1758年命名。曾在我国境内广泛分布,由于人增长,侵占其栖息地,目前已在我国境内灭绝。目前全世界现存3200头左右,虽是亚洲数量最多的犀牛,但仍属易危珍稀动物。2016年IUCN列为易危。它的角是由蛋白质组成,角蛋白也是人类头发和指甲中的一种蛋白质,而不是骨骼。

    体型庞大,鼻上只有一只角,角可以长到约60cm,是世上体型最大的单角犀牛,平均身高最高的犀牛。它性情暴躁,敢于袭击小个体和未成年的亚洲象,有主动伤人的纪录,是很具攻击性的犀牛。

  • 科目分类:奇蹄
    生存环境:草原
    颜色分类:褐色_棕色
    性情分类:危险
    最大体型:400cm
    毛型长度:无毛
    寿命年限:50年
    适宜温度:22℃±6℃
    食物饲料:植物

  • 印度犀形态特征 >

    头体长3.2-3.8m,最高有4.2m的纪录,肩高1.6-1.86m,重1.6-2.2吨。皮肤又硬又黑呈深灰带紫色,上面附有铆钉状的小结节,像许多圆钉头似的小鼓包。在肩胛、颈下及四肢关节处有宽大的褶缝,使身体看起来好像披着一层厚厚的铠甲。皮褶之间的皮肤却很细嫩,容易受到蚊虫叮咬,因而它几乎每天都进行泥浴,清除并防止蚊虫叮咬。

  • 印度犀生活习性 >

    单独生活,奔跑时速最高可达55km,且擅长游泳。在水中,有时也以水生植物为食。视力相当差,但听觉和嗅觉都极其灵敏。成年雄性松散地保卫领土,其标记为堆积可能达到1m高度的粪堆。在繁殖季节,雄性印度犀使用它们的象牙状下颌互相争斗,有时甚至死亡,以获得与雌性的交配权。

  • 印度犀饲养方法 >

    主要在清晨和傍晚觅食。草食性,一次能吃下23kg的植物。喜食甘蔗、高草等植物,也吃果实、叶子、作物、灌木枝条、芦苇和细树枝等。冬季,木本植物占20%。它使用可卷曲的上唇来收集长草和树叶,并且在进食较短的草时可以将嘴唇的尖端折起。它也经常舔食矿物质,以吸取盐份。寿命通常35-45年,最长超过50年。

  • 印度犀雌雄分辨 >

    雄性鼻子前端的角又粗又短,而且十分坚硬,所以又被称为“大独角犀牛”。

  • 印度犀繁殖方式 >

    雌性5-7岁,雄性10岁达到性成熟。6-8岁产下第1胎。妊娠期16个月,每胎产1仔,新生幼犀体长1-1.2m,肩高约60cm,通常重约65千克。断奶期为18个月。幼犀将与雌性一起生活,每天可增重2-3kg,约2岁断乳。繁殖间歇期约为3年,此时雌性会驱赶幼犀牛。

  • 转载请注明出处,并添加原文链接:
    https://sbike.cn/b/yinduxi/


    • 其它相关主题

    • 白犀牛

      白犀牛


      体大威武,形态奇特,是世界第2大陆生脊椎动物,体型仅次于大象,比河马大。其名称源于荷兰语weit,意为宽平,形容其宽平的嘴唇,后被人误称为white白色,故称白犀牛。是犀牛中最聪明的品种,大脑重达360g。

    • 板齿犀

      板齿犀


      它身形庞大,是有史以来,体型最大的犀科动物,体型仅小于无角犀科中的巨犀。它与披毛犀同为更新世古犀代表,是犀类高度特化的一支。

    • 爪哇犀

      爪哇犀


      犀牛家族现存5种中数量最少的,数量不到80头,且还在减少。有泥浴的习惯,雄性有领域性。身躯庞大的它胆子却很小。受惊时,常采取逃避措施,迫不得己需要防御时,用的也不是角,而是用尖锐的撩牙去对付敌害。

    • 黑犀牛

      黑犀牛


      莱索托国兽,非洲最危险的大型野生动物之一,奇蹄目寿命最长物种。虽叫黑犀,但皮肤接近灰白色,名字是用于区别于白犀,其实它们的区别不在于颜色,而主要在于体型,黑犀要比白犀小许多,吻部尖且能伸缩卷曲,头可抬起。

    • 披毛犀

      披毛犀


      已灭绝的古生物,与猛犸象一样,都属于冰河时期动物,因全身披厚长而浓密的体毛而得名。它皮毛下生有着厚厚的脂肪,用于抵御寒冷,是冰河时期最著名的动物之一。

    • 苏门答腊犀

      苏门答腊犀


      现存5种犀牛中,体型最小成员,大小相当于大家牛。现存犀牛中最原始的一种,保留了许多祖先的特征。它浑身长有红棕色的毛,幼仔的毛较更密,与其他犀牛完全不同。当与人类遭遇或受到干扰和威胁时,会喷洒大量尿液并多次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