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太瓶鼻海豚:别名南方海豚_南瓶鼻海豚_南宽吻海豚_东方宽吻海豚_印度洋瓶鼻海豚,为鲸目、海豚科、宽吻海豚属哺乳动物,原产于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热带至温带海域均有广泛分布。我国东海、南海和台湾海域也有分布。野生于水深小于300m,靠近陆地的浅海。1832年命名。很少跳跃,野生情况下很少在水面上被观察到。喜欢结群,通常数十只,有时同伪虎鲨群混游。其社会行为与宽吻海豚相似,有社会等级制度,最大个体通常是最主要成员。它一生都在5-15只的群中度过,集体捕猎、繁殖、抵御天敌。海豚的肌红蛋白是陆地动物的2-9倍,转运和贮存氧能力极强。
在海洋展览馆和动物园中很常见,生性聪明,容易饲养驯化。训练后,可做很多精彩表演,是海豚表演主要训练对象之一。但与宽吻海豚相比,它通常不善于交际,而且有些害羞,也不那么好奇,体型也比宽吻海豚小一些。
体长2.3-2.8m。喙短而结实,喙与额隆间有1条明显的凹痕。下颌略突出至上颌之前,眼位于口角后上方,新月形的呼吸孔位于头背后部中央。背鳍高,镰刀形,位于体背中部。尾叶后缘弯曲,中央有1个缺刻。体背及体侧面灰黑色,在背鳍下方通常有明显的浅灰色条纹。腹面白色,成体在体侧下部及腹面两侧有暗色纵长形斑点,或体腹面遍布暗色斑点。
栖息地范围可达85平方公里,但范围取决于性别,可能会随季节变化。其大脑大而多褶皱,可提供更高的智力和更高层次的学习能力。它可通过听觉进行交流,会发出超声波及咔嗒声,并解释返回的信号,以感知周围环境。它还会使用独特的口哨声,也通过触觉信号进行交流。鳍状肢在同性和同龄海豚的鳍状肢或身体上摩擦。在交配前后的异性之间以及雌性和幼豚之间可以观察到鳍状肢摩擦。
通常早晨或下午合作狩猎,在浅水中,用多种方法进行捕猎,包括将鱼的尾巴“踢”进沙子,并将小鱼追逐到岸上。食物主要由硬骨鱼和较小的头足类动物组成,每天要吃掉6-7kg食物。天敌有10种大型鲨鱼,这个时候,社会行为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成群游动,它们较不容易受到食肉动物的伤害。它们的阴影颜色图案还有助于使它们在海洋环境中不被发现。野生平均寿命超过40岁,最高记录49岁。
雄海豚体型略大。
它是少数几次雌雄混交的海豚。雄性与另外1-3个可能不相关的雄性结成联盟,这些雄性群体与雌性进行交配,有时也被称为“伴侣护卫”。雄雌往往与不止一个伴侣交配。当以相同方向在腹部对腹部之间放置时,通常会发生交配。7-13岁达到生殖成熟,妊娠期约为12个月,生殖间隔2-3年,每产1胎。幼豚首先出生于尾巴,并且能够立即游泳。最高的出生率是从10-12月。在圈养期间,泌乳期持续约18个月,在野外则持续约32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