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鳞龙回欢草:别名,为石竹目、马齿苋科、回欢草属、石竹系列多肉植物,原产于非洲南非开普省附近,生长于山坡、石英石缝隙。
微小的多肉灌木,圆柱状细长的枝条从球状茎基抽生,直立或弯曲,长可达8cm。原生地是放牧山羊的山坡,在山羊的口齿面前,仍能逃过劫难,茁壮成长,可能山羊不能识别它是可食用植物,或本身味道难吃吧。
叶绿色呈微小半圆形,长1mm,宽2mm,被长约3mm的披针形白色鳞片托叶覆盖,托叶排列松散,部分露出叶尖,白色鳞片托叶中脉呈黄绿色。还有几个亚种,分布于北开普省的奥兰治河东南部,从里士满东南向南进入纳马克兰德,布德瑞白鳞龙Buderiana,托叶鳞片略向内包裹,托叶黄色中线不显眼或没有,头顶新生鳞片比较长。
强健易养护,但生长较为缓慢。夏季可适量遮阴,甚至尝试露养。白鳞龙具有优异的耐热性,需要充分的阳光照射,才能让植株更好的发育开花,但忌盆土长期潮湿。不耐寒,如冬季温度低于10℃应适当控水或断水,保持盆土干燥。可段在忍耐-5℃低温,冬季应尽可能多给予光照。配土可选择疏松透气的介质,如泥炭、椰糠,颗粒土配制,颗粒土尺寸建议1-3mm,颗粒土占比可较高。
通常使用播种,播种前温度建议15℃-21℃。
白色花顶生,花瓣卵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