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玉:别名晃玉,为石竹目、番杏科、晃玉属、玉锥系列多肉植物,原产于非洲南非。我国各地均有引种栽培。1926年命名。与同属的菊晃玉近似,后者叶片圆柱形,从生,叶片顶部的截面上有透明的窗或是磨砂形的窗。光照充足时,叶片会泛出一层淡淡的粉紫色。
植株矮小,易群生。叶如棒状,多叶莲座状排列。花虽不大,但花色艳红,与灰绿色的肉质棒状叶相配,十分奇特。适宜盆栽,多置于会议室、客厅、住室内书桌、案几上欣赏。外形与橙黄棒叶花极相似,区别在于其花粉白色,橙黄棒叶花的花朵橘色。
多年生多浆肉质草本。植株矮小,无茎。叶肉质,棍棒状叶小,丛生。非肉质的叶由基部斜出,呈莲座状排列,灰绿色,端较粗,基部稍细,顶部截形,截面斜,上有透明小斑,光线可通过此小斑进行光合作用,叶上粗下细,侧面表皮上有无数细小的圆突。形态与棒叶花属植物非常相似,区别在于棒叶花属的叶顶端凸圆而不呈截面,棍棒状叶几乎垂直向上而不是由基部斜出,花白色或黄色,花也较大。
喜阳光充足,非常耐旱。喜温暖、干燥,畏严寒,怕积水。适宜在疏松、通气、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生长。栽培比较困难。盆栽采用腐叶土、园土、粗沙等份混合的培养土,可加入适量的石灰质材料。生长适温18-24℃,晚夏和冬天都进入休眠状态,夏季要放于通风良好的荫棚下,冬季可放于室内阳光充足处,温度保持15℃以上。夏、冬两季都要控制肥、水,保持盆土干燥。生长季可适量浇水,并每月施2-3次稀薄肥水。
多用播种,种子采后播入素沙中,并保持湿度及温度即可,出芽较整齐。种子易发芽,但苗期管理要谨慎。较密的株丛亦可进行分株繁殖。
花单生,无梗或近无梗,深红色,内有淡黄色心,花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