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铃草:别名钟铃风铃草_依莎贝拉风铃草,为菊目、桔梗科、风铃草属、桔梗系列花卉,原产于欧洲南部北温带地区至亚寒带地区,我国各地有引种栽培。1753年命名。
株形粗紧凑,花多钟状似风铃,花色明丽素雅,也是园林中常见的冬、春季草花,也适合吊盆、盆花栽培、庭院栽培或作大中型盆栽,布置客厅、阳台等处。播种后155-185天开花,颜色有蓝色、白色等。花语:感恩、温柔的爱、嫉妒、创造力。4月23日、6月22日生日花。
二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株高50-120cm,多毛。茎粗壮直立,基生。叶簇生,卵形至倒卵形,叶缘具波状钝锯齿,表面粗糙,叶柄具翅,茎生。变种有依莎贝拉:株型紧凑,繁花、大花,适于盆栽和地栽。
夏季喜凉爽、冬季温和的气候,喜光照充足环境,可耐半阴。对温度比较敏感,生长适温13-18℃,发芽适温20-22℃,冬季温度低于2℃则停止生长,茎叶开始枯黄。夏季28℃以上的高温对植株生长不利,30-35℃以上的高温,植株叶片会变黄脱落,甚至全株枯萎。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含丰富腐殖质、疏松透气的沙质土壤为好。基质pH值在5.5-6.2之间为宜。喜干耐旱,忌水湿。
风铃草的繁殖方法以播种法为主。
花期5-6月。小花1-2朵聚生成总状花序。花冠钟形,五裂,基部稍膨大,有白、蓝或紫等色;花萼上生有刚毛状纤毛,花萼与子房贴生,裂片5枚,花冠5裂。雄蕊着生于花筒基部,花丝基部扩大成片状,花药长棒状,柱头3-5裂,子房下位,3-5室。蒴果,带有宿存的花萼裂片。种子多数,椭圆状,平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