幌菊:别名海螺菊_粉蝶花_婴眼花_瑠璃唐草,为唇形目、车前科、幌菊属、唇形系列花卉,原产于亚洲中国(江西、贵州、云南、西藏、四川、甘肃、河北、台湾)、印度、不丹、菲律宾、日本。野生于海拔1500-2500m的田野、沟边、草地及疏林中。1906年命名。
幌菊植株矮小,性状一致,种植生长速度快,并且对土壤条件的要求不严格,容易在短时间内达到批量化和规模化生产、种植。使用幌菊进行快速绿化造景,可以快速覆盖裸露环境和空地,满足人们对环境绿化、美化的要求。
多年生柔弱、匍匐草本植物,除花冠外全体被短柔毛。匍匐茎纤细、蔓延,长可达1m,节间短,节稍膨大,下生纤维状不定根。叶单生于节上,上升,具与匍匐茎等粗或稍粗。叶片轮廓卵形或矩圆状卵形,纸质,通常羽状深裂几至中肋,少有浅裂而具大圆齿,裂片5-9枚,倒卵形,中部以上或上部有具短凸尖的圆齿。
摘除枝梢顶芽,促进分枝,使植株低矮、株型紧凑。留一部分长势好的作为采种母株,其它的花后及时摘除残花,剪除花葶,不使其结实,可再次开花。现蕾前要注意浇水,使其很好的进行营养生长,避免干旱引起过早开花结实,影响种子的饱满度。浇水时下午4点后进行,每次浇水后要进行中耕,增加土壤的透气性,防治板结。结实期要控制浇水。
播种:播种后先将基质填入穴盘内,用玻璃或木板轻轻刮去多余基质,切忌用力压实,以防透气性差,影响种子发芽。用牙签在装好基质的穴盘上轻轻挖一个洞,深度为种子直径的三倍即可,根据种子的大小,一般大粒种子每穴播一粒,小粒种子可以每穴播2-3粒,以确保其发芽率,播种后在其上覆一层薄的泥炭。然后,喷水(用雾喷)至穴盘底部有水渗出即可,最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其上,保持种子发芽所需水分。
花果期7-9月。花单生于叶腋,花梗纤细,与叶柄近等长,果期卷曲。苞片小,钻状三角形。花萼钟状,膜质,5裂至中部,裂片卵形至长椭圆形。花冠白色,漏斗状,花冠筒长约为花冠的一半或稍短,内面从喉部至近基部密被单细胞髯毛,裂片5,矩圆形至匙形。雄蕊着生于花冠喉部,花药狭箭形,2室,顶端结合。花盘发达杯状,包裹子房2/3,子房卵形,顶端被髯毛或近于无毛。蒴果圆球形,直径4-5毫米,被包于宿萼内。种子大而少数,扁圆形,种皮有胶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