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锦花:别名,为天门冬目、石蒜科、石蒜属、石蒜系列花卉,原产于亚洲中国,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湖北襄阳。野生于阴湿山坡或竹林中。1949年命名。入药有解毒散结,治疗咽喉肿痛、皮肤疮疖痈肿、瘰疬等功效。通常在春季、秋季采挖野生或栽培2-3年后的鳞茎,洗净晒干,或切片晒干。使用时,外用,捣烂敷患处即可。。
花大形美,在园林景观中,可做林下地被花卉,花境丛植或山石间自然式栽植。因其开花时光叶,所以应与较耐明的草本植物搭配种植。其还有花葶健壮,花茎长等特点,是理想的切花材料。换锦花鳞茎为提取加兰他敏的原料。
地生草本植物。鳞茎卵形,早春出叶,叶带状,绿色,顶端钝。
换锦花喜生长在阳光、潮湿的环境下,如阴湿山坡、岩石及石崖下,但也能耐半阴和干旱环境,稍耐寒,生命力颇强,对土壤无严格要求,如土壤肥沃且排水良好,则花朵格外繁盛。切忌在长叶以后的冬季或早春移栽。换锦花喜温暖的气候,最高气温不超过30℃,旬平均气温24℃,适宜生长。冬季日平均气温8℃以上,最低气温1℃,不影响生长。
在自然状态下,换锦花结籽少,且发芽率极低,所以一般用无性繁殖方法进行扩繁。最简便的方法是采取分株的方式,在休眠期或开花后将植株挖出来,将母球附近附生的子球取下种植,约一、两年后便可开花。
花期8-9月。花茎高约60cm,总苞片2枚,伞形花序有花4-6朵。花淡紫红色,花被裂片顶端常带蓝色,倒披针形,边缘不皱缩。花被筒长1-1.5cm。雄蕊与花被近等长,花柱略伸出于花被外。蒴果具三棱,室背0.3开裂。种子近球形,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