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兰:别名青蝉兰_大花建兰,为天门冬目、兰科、兰属、国兰系列花卉,原产于亚洲中国(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尼泊尔、不丹、印度、越南,野生于海拔1100-2700m丛林的树上或溪谷旁岩石上,有遮阴,日照时间短或只有星散漏光,空气湿度大且空气能流通的地方。
株大棵壮、生长强健、适应性强、栽培容易,为附生兰花中的耐寒种类。花茎斜出、花朵大、香味浓郁,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野生情况下,常生长在深山幽谷的山腰谷壁,透水和保水性良好的倾斜山坡或石隙,稀疏的山草旁,次生杂木林阴下。
多年生附生性草本,假鱗茎椭圆形至狭卵形,大部分包藏于叶基之内。叶带形,宽而长,先端急尖,每束4-8枚,下垂,浅绿色,有光泽。关节位于距基部5-10cm处。
生长期适温10-25℃,越冬最佳温度为10℃左右,在5℃下可安全越冬,春季开花正常。在15℃左右的温室内越冬反而不易产生花芽。喜较高的空气湿度、喜阴、但比中国兰稍耐光,过度遮荫会使植株生长纤弱,叶片不能直立,开花减少或不开。春夏遮光约50-60%,秋天可少遮,冬季可不遮光。
可用分株法繁殖。分株时间多于植株开花后,新芽尚未长大之前,这一短暂的休眠期内进行。分株前应适当干燥,根略发白、绵软时操作。生长健壮者通常2-3年分株一次,分切后的每丛兰苗应带有2-3枚假鳞茎,其中1枚必须是前一年新形成的。为避免伤口感染,可涂以硫磺粉或炭粉。放干燥处1-2日再单独盆栽,即成新株。
花期1-4月。花葶从假鳞茎下部穿鞘而出,外弯或近直立。总状花序具7-14朵花,花大,有香气。萼片与花瓣苹果绿或黄绿色,基部有少数深红色斑点或偶有淡红褐色晕,唇瓣白色至奶油黄色,侧裂片与中裂片上有栗色斑点与斑纹。花瓣狭长圆状倒披针形。蒴果狭椭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