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栗坡兜兰:别名玉拖兜兰,为天门冬目、兰科、兜兰属、兜兰系列花卉,原产于亚洲东南部,中国(云南、贵州、广西)、越南。野生于海拔1100-1600m,石灰山坡、林下、灌丛的腐殖质丰富的泥土中。1984年命名。尽管分布范围较广,但由于过度采集和其自身生物学原因,在野外已难觅其踪,现为我国1级保护野生植物。兜兰家族主要分布在热带亚洲,我国有近30种,其中不乏极具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种类,麻栗坡兜兰就是其中的代表。
兰叶片斑斓、花葶高长、花瓣青绿、唇瓣乳黄色,有“玉拖”的雅称,在兰展中多次获誉。在学术上,其椭圆状披针形、有尾尖的萼片、较狭的花瓣和水平伸展的唇瓣等特征在杓兰属中很常见,但兜兰属中则是罕见。
地生或半附生植物,具短的根状茎。根状茎粗2-3mm,有少数稍肉质而被毛的纤维根。叶基生,2列,7-8枚。叶片长圆形或狭椭圆形,革质,先端急尖且稍具不对称的湾缺,上面有深浅绿色相间的网格斑,背面紫色或不同程度的具紫色斑点,极少紫点几乎消失,中脉在背面呈龙骨状突起。其叶背完全紫红色至紫红色斑点,退化雄蕊从先端具黑紫色斑块至不具斑块有一系列过渡,这种色泽的变化,特别是花色的变化,在兜兰属中是很常见的。
属阴性植物。5-10月中旬置于户外阴棚下或避雨且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40-50%的透光率,要避免西晒,也不要太阴,否则叶长得好,而花开得少或不开花。早春以半阴最好,盛夏早晚见光,中午前后遮阴,切忌强光直射。10月中旬至翌年4月置于室内窗边明亮、通风良好的向阳处。冬季至早春不必遮阴,须给予充足的光照,雨雪天还须增加人工光照。
花期12月至次年3月。花葶直立,长26-40cm,紫色,具锈色长柔毛,中部常有1枚不育苞片,顶端生1花。花苞片狭卵状披针形,绿色并具紫色斑点,背面被疏柔毛,边缘有缘毛。花梗和子房具长柔毛。花直径8-9厘米,黄绿色或淡绿色,花瓣上有紫褐色条纹或多少由斑点组成的条纹,唇瓣上有时有不甚明显的紫褐色斑点,退化雄蕊白色而近先端有深紫色斑块,较少斑块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