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百合:别名卷帘百合,为百合目、百合科、百合属、百合系列花卉,原产于亚洲东北部,中国(东三省、内蒙、河北等省)、俄罗斯、朝鲜、日本、蒙古。野生于海拔450-1500m的山坡灌丛间、疏林下、路边及湿润的草甸。1809年命名。幼苗可食,在原生地,被制成的佳肴主要有:瓤百合、鸽脯爆百合、绿芹爆百合等。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它是食用、药用价值极高的植物。鳞茎入药,可治疗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等症状。
花大色艳、造型别致、雍容华贵,可用于花坛、花境,也可以做切花置于室内,观赏价值很高。幼苗可食用,可蘸酱、腌渍、炒食、拌凉菜等,鳞茎含有淀粉,可酿酒,加工成特种淀粉及饮料,营养十分丰富,还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等保健功效。
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60-100cm,有棱。鳞茎呈卵状球形,鳞片宽披针形,白色,有节或有的无节。叶散生,在茎顶端有4-5枚叶片轮生,基部有一簇白绵毛,边缘有小乳头状突起,有的还有稀疏的白色绵毛。
喜阳光,极耐严寒,适宜栽植于排水良好的微酸性至酸性壤土中。在寒冷的黑龙江省,幼苗4月下旬土壤刚解冻时即破土萌发。最适宜生长的环境是路旁、林隙、草甸等土壤及水分条件好、光照充足的地方。光照步足则细弱、较矮,植株开花仅1-2朵,虽能结果,但最多为1个,且不饱满,种子小,地下鳞茎小,植株在8月即开始枯萎。
鳞茎、扦插、播种。种子萌发属子叶留土类型,发芽困难,发芽过程长短差异很大。在自然界中种子散落后极少数可于当年萌发,翌春长出营养叶。大部分种子是翌春萌发,长出小鳞茎,经过短暂的休眠,在夏季或秋季长出营养叶。人工播种时,种子萌发适温20℃左右,7-10天即开始萌动,30天萌发率可达60%以上,50天萌发率达85%以上。随着温度的降低或升高,种子萌发率下降。
花期6-7月,果期8-9月。苞片叶状,花梗,有白色绵毛。花1-2朵顶生,橙红色或红色,有紫红色斑点。外轮花被片倒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外面有白色绵毛。内轮花被片稍窄,蜜腺两边有深紫色的乳头状突起。雄蕊向中心靠拢,无毛。子房圆柱形,花柱长为子房的2倍以上,柱头膨大,3裂,蒴果矩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