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婆:别名频婆_凤眼果_真苹婆,为锦葵目、锦葵科、苹婆属、锦葵系列花卉,原产于亚洲中国、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等地,在中国广东以南常植栽为庭院树,木材轻韧,可制器具。每年7-8月是苹婆的收获期,鲜种经采摘脱壳后晒干即为商品,不需特殊加工。苹婆食用部分是其种仁,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可蒸、可煮,宜烤、糖蜜及红烧等。。
树冠浓密,叶常绿,树形美观,不易落叶,是很好的行道观赏树。种子可供食用,种子煨熟的味道如栗子。广东有用它作为七姐诞的祭品多习俗,因年产量少,加上祭祀习俗熄微,故很少大量种植的果园,只有零星种植。
乔木,树皮褐黑色,小枝幼时略有星状毛。叶薄革质,矩圆形或椭圆形,长8-25cm,宽5-15cm,顶端急尖或钝,基部浑圆或钝,两面均无毛。叶柄长2-3.5cm,托叶早落。
喜温暖湿润气候,及排水良好的肥沃的土壤,且耐荫蔽。
主要为扦插、高压、根蘖和播种育苗。枝条生根容易,多用扦插繁殖。一般选用2-3a木质化枝条,插条剪成约15cm,春秋两季扦插于苗床。播种育苗也是常用的繁殖方法之一。当瞢荚果成熟开裂时,及时取出种子,即采即播,避免暴晒脱水。沙床湿度不能太湿,沙的湿度以手抓成团,指缝无水滴为宜。播种前沙床和种子可用甲基托布津或百菌清进行灭菌处理,用点播法播种。播种后注意要遮荫保湿,7天后可出芽。
初夏开花,花期4-5月,但10-11月常可见少数植株开第二次花。无花冠,花萼粉红色。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柔弱且披散,长达20cm,有短柔毛。花梗远比花长,萼初时乳白色,后转为淡红色,钟状,外面有短柔毛,长约10mm,5裂,裂片条状披针形,先端渐尖且向内曲,在顶端互相粘合,与钟状萼筒等长。种子椭圆形或矩圆形,黑褐色,直径约1.5cm。果实分为四五个分果,外面暗红色,内面漆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