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别名水仙花_中国水仙_多花水仙,为天门冬目、石蒜科、水仙属、石蒜系列花卉,原产于欧洲,我国为唐代从意大利引进,是法国多花水仙的变种,在我国经过一千多年培育,已成为世界水仙花中独树一帜的佳品。1847年命名。因鳞茎生得颇像洋葱、大蒜,故六朝时称“雅蒜”、宋代称“天葱”。之后,人们还给她取了不少巧妙、美丽的名字,如金盏、银台、俪兰、雅客、女星等等。很适合在客厅摆放,能让人感到宁静、温馨。2006年培育出能开出红、黄、蓝、绿等不同种颜色的彩色水仙。水仙鳞茎多液汁,有毒,含有石蒜碱、多花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是外科用作镇痛剂。。
中国十大名花排名第十,传统观赏花卉。福建省花、漳州市花。天然丽质、芬芳清新、素洁幽雅、超凡脱俗,与兰花、菊花、菖蒲并列花中四雅,与梅花、茶花、迎春花并列为雪中四友,是庆贺新年,作“岁朝清供”的年花。花语:思念、团圆。
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卵球形,叶宽线形,扁平,钝头,苍绿,叶面具霜粉,先端钝,叶脉平行。成熟叶长30-50cm,宽1-5cm。基部为乳白色的鞘状鳞片,无叶柄。每株通常有5-9个叶片,最多可达11片。中国水仙的球茎为圆锥形或卵圆形。球茎外被黄褐色纸质薄膜,称球茎皮。内有肉质、白色、抱合状球茎片数层,各层间均具腋芽,中央部位具花芽,基部与球茎盘相连。只要一碟清水、几粒卵石,置于案头窗台,就能在万花凋零的寒冬腊月展翠吐芳,春意盎然,祥瑞温馨。
水仙生命力顽强,能耐半阴,不耐寒。喜温暖、湿润、排水良好、阳光充足。7-8月落叶休眠,在休眠期鳞茎的生长点部分进行花芽分化,具秋冬生长,早春开花,夏季休眠的生理特性。以疏松肥沃、土层深厚的冲积沙壤土为最宜,pH在5-7.5时均宜生长。白天要放置在阳光充足的向阳处给予充足的光照。因为植物需要通过叶绿素经过光合作用提供养分,这样才可以使水仙花叶片宽厚、挺拔,叶色鲜绿,花香扑鼻。反之,则叶片高瘦、疲软,叶色枯黄,甚至不开花。
侧球是最普通常用的一种繁殖方法。储球着生在鳞茎球外的两侧,仅基部与母球相连,很容易自行脱离母体,秋季将其与母球分离,单独种植,次年产生新球。侧芽是包在鳞茎球内部的芽。只在进行球根阉割时,才随挖出的碎鳞片一起脱离母体,拣出白芽,秋季撒播在苗床上,翌年产生新球。此外还有双鳞片、组织培养等繁殖方式。
花期春季,由花形可分单瓣型、重瓣型(复瓣型)。由鳞茎顶端绿白色筒状鞘中抽出花茎(俗称箭)再由叶片中抽出伞状花序。花茎几与叶等长。花瓣多为6片,花瓣末处呈鹅黄色。花蕊外面有一个如碗一般的保护罩。鳞茎卵状至广卵状球形,外被棕褐色皮膜。伞形花序有花4-8朵,佛焰苞状总苞膜质。蒴果由子房发育而成,熟后由背部开裂,中国水仙为三倍体,不结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