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穗苋:别名垂鞭绣绒球,为石竹目、苋科、苋属、石竹系列花卉,原产于非洲热带地区,世界各地及我国均有引种,有时逸为野生。1753年命名。曾在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大面积种植。干花制作时,剪下结有绒状花球的分枝,置于阴凉处,待半干后组拼,中国北方无花时节可作室内装饰。根可入药,有滋补强壮作用。
中大型观赏花卉,可盆栽或作为姿态各异的鲜切花观赏,干花也可作装饰。最佳赏期为分枝花穗下垂围满植株、花球膨大的盛花期(播种至此时需100天左右)。观赏期可达3个月以上。花前肉质茎与叶片可作营养蔬菜食用。花语:两面三刀,8月8日生日花。
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达1.5m。茎直立、粗壮、具钝棱角,单一或稍分枝,绿色,或常带粉红色,幼时有短柔毛,后渐脱落。叶片菱状卵形或菱状披针形,顶端短渐尖或圆钝,具凸尖,基部宽楔形,稍不对称,全缘或波状缘,绿色或红色,除在叶脉上稍有柔毛外,两面无毛。叶柄绿色或粉红色,疏生柔毛。与繁穗苋在形态上极相近,区别在于:尾穗苋花穗下垂,中央分枝特长,顶端芒刺不显明,花被片比胞果短,叶片顶端较钝。
对土壤要求不严,适温18-28℃,能耐-2℃。幼苗5-6叶或苗高20-35cm时,即可定植或入盆。陆地栽种观赏每丛1-3株,丛距不得小于1.5cm,大盆栽植不可多于3株,小盆1-2株为宜。夏季伏日高温、强光直射对生长不利,此时在日照70%阴凉通风处,可理想越夏,又可延长观赏期。半成苗、成株地上部株冠沉重,为防止雨后肉质茎脆弱、风吹倒伏,需在主干旁插立柱,稍加绑缚,切忌在根部过多培土,造成烂茎。
在中国北方通常3-5月播种(中国南方四季均可),播后两个月初现花蕾。尾穗苋可垄作穴播,也可畦作条播。采用营养钵育苗,播后覆土不宜超过1厘米,播后温度保持20-25℃,3-5天出苗,随着幼苗增长要及时间苗,使其留下的苗保持茁壮。
花期7-8月,果期9-10月。圆锥花序顶生,下垂,有多数分枝,中央分枝特长,由多数穗状花序形成,顶端钝,花密集成雌花和雄花混生的花簇。苞片红色,透明,顶端尾尖,边缘有疏齿。花被片红色,透明,顶端具凸尖,边缘互压。雄花花被片矩圆形,雌花的花被片矩圆状披针形。胞果近球形,上半部红色,超出花被片。种子近球形,淡棕黄色,有厚的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