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冠花:别名绣球小冠花,为豆目、豆科、斧荚豆属、豆目系列花卉,原产于欧洲南部地中海中南、亚洲西南和北非、俄罗斯等地。我国1948年从美国引入,后又多次从欧洲引种。1753年命名。除供观赏外,还可作药用。同时,小冠花多根瘤,固氮能力很强,是培肥土壤的良好绿肥植物。小冠花产草量高,再生性强,是优良的畜牧饲料。在中国黄淮海地区,每年可刈割4-5次,每亩产鲜草6-8吨,干草产量1.5-2吨。。
花多而鲜艳,花色粉红偏紫,枝叶繁茂,可作为美化庭院、净化环境的观赏花卉植物。其花期长达5个月之久,还是很好的蜜源植物。因根系发达,适应性强,覆盖度大,能迅速形成草层,还可作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粗壮,多分枝,疏展,高50-100cm。茎、小枝圆柱形,具条棱,髓心白色,幼时稀被白色短柔毛,后变无毛。奇数羽状复叶。托叶小,膜质,披针形,分离,无毛。叶柄短,无毛。小叶薄纸质,椭圆形或长圆形,先端具短尖头,基部近圆形,两面无毛。侧脉每边4-5条,可见,小脉不明显。
喜温又耐寒,适温20-25℃,超过25℃和低于19℃时生长缓慢。种子发芽最低温度为7-8℃,25℃发芽出苗最快,开花的适宜温度为21-23℃。小冠花抗寒,轻霜不致枯萎,绿色期较长。抗旱性强,对土壤要求不高,在贫瘠土壤上也能生长,适宜中性或弱碱性、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强酸,以pH为6.8-7.5最适宜。
播种、分株。
6-7月开花,8-9月结果。伞形花序腋生,花密集排列成绣球状,苞片披针形,宿存。花梗短;花萼膜质,萼齿短于萼管。花冠紫色、淡红色或白色,旗瓣近圆形,翼瓣近长圆形。龙骨瓣先端成喙状,喙紫黑色,荚果细长圆柱形,各荚节有种。种子长圆状倒卵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