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牡丹:别名山石榴_猪古稔_大金香炉,为桃金娘目、野牡丹科、野牡丹属、桃金系列花卉,原产于亚洲中国(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印度,模式标本采自广东南部沿海岛屿。1823年命名。野生于海拔约120m以下的山坡松林下或开朗的灌草丛中,是酸性土常见的植物。形态甚佳,照顾管理也比较容易,在园林绿化中逐渐被推广利用,适合在花坛绿化种植或盆栽。
美丽的观花植物,可孤植或片植、或丛植布置园林。花朵由五片花瓣组成,花色为玫瑰红色或粉红色,在阳光下闪闪动人,令人惊艳。它的花苞陆续开放,花期可达全年,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中型灌木,高0.5-1.5m,分枝多。茎钝四棱形或近圆柱形,密被紧贴的鳞片状糙伏毛,毛扁平边缘流苏状。叶片坚纸质,卵形或广卵形,顶端急尖,基部浅心形或近圆形,全缘,7基出脉,两面被糙伏毛及短柔毛,背面基出脉隆起,被鳞片状糙伏毛,侧脉隆起,密被长柔毛。叶柄长5-15mm,密被鳞片状糙伏毛。
由于野牡丹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稍耐旱和耐瘠。因此以向阳、疏松而含腐殖质多的土壤栽培为好。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耐瘠薄,具有很好的抗病虫害能力,管理粗放。
可扦插、播种。多采用种子繁殖,3-4月播种,将种子混拦草木灰或细土,均匀地撒播于苗床上,覆盖细土2cm,然后盖草、浇水。气温在25℃以上时,20天左右出苗,出苗后揭去盖草。
花期5-7月,果期10-12月。伞房花序生于分枝顶端,近头状,有花3-5朵。花瓣玫瑰红色或粉红色,倒卵形,长3-4cm,顶端圆形,密被缘毛。蒴果坛状球形,与宿存萼贴生,长1-1.5cm,直径8-12mm,密被鳞片状糙伏毛。种子镶于肉质胎座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