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terinochilus属 > 星团巴布捕鸟蛛
体型较大的地栖型捕鸟蛛。它们的攻击性和毒性不容小视,不适合新手,只适合专家级的玩家挑战。与橙巴布的花纹很相似,曾被误认为是橙巴布的变种,但颜色不同,体型更小。

是较为少见的螳螂品种,前胸扩展较薄,较为宽大,看上去就像古罗马斗士手里的盾牌,看上去威风凛凛。前足内侧无明显斑纹,翅膀较薄,若虫腹部是翘的,类似斧螳,前胸却是标准型的形状。

成虫有淡黄至深黄的色的翅膀,鲜艳而醒目,身上带有圆形的大眼斑,十分漂亮。成虫虽然非常美丽,幼虫却以桦、栎、山毛榉、桤木、椴、榛,为寄主植物,对林木却有一定的危害性。

形态酷似小螳螂,但实为脉翅目昆虫,是草蜻蛉的近亲,具有类似的娇弱的翅膀。它拥有螳螂一样利用前足捕捉猎物,但它们的猎物的个头要小得多。幼虫活动性强,四处搜寻蜘蛛的卵囊,进入寄生,少数在胡蜂巢内寄生。

是我国南部地区田野和林间较为常见的胡蜂,喜食多种植物的花蜜和松毛虫幼虫,寄主为菜青虫、棉铃虫等,是对农业十分有益的昆虫。虽为益虫,但毒性与攻击性都较强,与黄脚虎头蜂不相上下,非常危险。

在我国比较常见,幼虫较容易获取。可将采集幼虫,人工饲养到化蛹,然后观察羽化为蝶。成虫昼夜都能羽化。成蝶外观美丽,色彩及斑纹多变,尤其是雌蝶。前翅中央有一白色宽带,极具观赏性。

翅面乳白色,前翅面亚外缘有2列黄白斑,中室端外有2个斑,后翅亚外缘有2列黑斑。臀角淡黄色,内侧有2个黑斑。翅反面中横带外侧有新月形黑斑列,基横带两侧黑边粗,前翅中室内和端脉外各有2个黑点。

体多毛,色泽常鲜明、图案醒目,呈黑白相间的花纹。其视觉非常敏锐,白天活跃,常见于阳光下。夜间隐蔽在树皮、石块或叶下的致密窝内。同种数个个体的窝常在一起。

常见的萤火虫品种。成虫昼夜均较活跃,喜欢聚集在竹林中较高处。夜间雄虫发橙黄色光,闪烁频率快,但持续时间不长,且会同时明灭。成虫期正值油桐花开放,成虫会聚集在花中吸食花蜜,是少数会访花的萤火虫。

幼虫颜值颇高,羽化后,颜色鲜黄,更为美丽。它有双重自卫方式:前翅颜色酷似树皮,在树干上,前翅多向后平伏,掩着后翅,进行伪装。但被敌害发现后,会突然展前翅,露出艳丽后翅上猫头鹰的眼形花纹,吓跑敌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