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哺乳鸟类爬行鱼虾海水昆虫花卉绿植多肉水草作物好文商品
  • 白粉虱(8)

    白粉虱_白蝇_白粉虱_小白蛾子_温室粉虱_温室白粉虱
  • 白粉虱:别名白蝇_白粉虱_小白蛾子_温室粉虱_温室白粉虱,为半翅目、粉虱科、粉虱属动物,原产于世界各地(南极洲外)均有分布。1856年命名。近年来,温室、花圃、家居为其越冬创造了有利条件,白粉虱逐渐在室内猖撅,多地泛滥成灾,尤以温室的黄瓜、番茄、架豆等被害最为明显,露地的架豆、茄子等也受害不浅。白粉虱成虫排泄物不仅影响植株的呼吸,也能引起煤烟病等病害的发生。白粉虱在植株叶背大量分泌蜜露,引起真菌大量繁殖,影响到植物正常呼吸与光合作用,从而降低蔬菜果实质量,影响商品价值。

    世界性大害虫,大棚主要农作物害虫之一。寄主范围极广,可危害112个科653种植物。它1年可发生10余代,以各种虫态在保护地内越冬为害,春季扩散到露地,9月份以后迁回到保护地内。

  • 科目分类:半翅
    生存环境:农田
    颜色分类:白色_黄色
    居住环境:树栖
    最大体型:1.4cm
    性情分类:危险
    寿命年限:1年
    适宜温度:24℃±5℃
    食物饲料:植食

  • 白粉虱形态特征 >

    成虫腹部末端有产卵瓣三对,(背瓣,腹瓣,内瓣),初羽化时向上折,以后展开。腹侧下方有两个弯曲的黄褐色曲纹,是腊板边缘的一部分。两对腊板位于第2、3腹节两侧。雄虫,和雌虫在一起时常常颤动翅膀。腹部末端有一对钳状的阳茎侧突,中央有弯曲的阳茎。腹部侧下方有4个弯曲的黄褐色曲纹,是腊板边缘的一部分。四对腊板位于第1、2、4、5腹节上。

  • 白粉虱生活习性 >

    成虫不善飞,有趋黄性,群集在叶背,具趋嫩性,故新生叶片成虫多,中下部叶片若虫和伪蛹多。温室白粉虱不耐低温,在辽宁均不能露地越冬。

  • 白粉虱饲养方法 >

    此虫最适发育温度25-30℃,在温室内一般1个月发生1代。蛹早期,身体显著比三龄加长加宽,但尚未显著加厚,背面腊丝发达四射,体色为半透明的淡绿色,附肢残存。末期比中期更长更厚,成匣状,复眼显著变红,体色变为黄色,成虫在蛹壳内逐渐发育起来。主要危害蔬菜中的黄瓜、菜豆、茄子、番茄、辣椒、冬瓜、豆类、莴苣以及白菜、芹菜、大葱,甚至牡丹花等都能受其为害,还能危害花卉、果树、药材、牧草、烟草等。

  • 白粉虱雌雄分辨 >

    雌虫个体比雄大,经常雌雄成对在一起,大小对比显著。

  • 白粉虱繁殖方式 >

    交配后,1头雌虫可产100多粒卵,多者400-500粒。卵椭圆形,具柄,开始浅绿色,逐渐由顶部扩展到基部为褐色,最后变为紫黑色。

  • 转载请注明出处,并添加原文链接:
    https://sbike.cn/k/baifenshi/


    • 其它相关主题

    • 甘蔗扁角飞虱

      甘蔗扁角飞虱


      刺吸甘蔗叶汁的害虫,主要有甘蔗扁角飞虱和蔗扁飞虱两种,均为同翅目,飞虱科。它们的名称极为相似,但并非同种,甚至不同属。天敌有缨小蜂、黑肩绿盲蝽等。

    • 褐飞虱

      褐飞虱


      危害最严重的稻飞虱品种,有远距离迁飞习性,是我国和许多亚洲国家当前水稻上的首要害虫。褐飞虱为单食性害虫,只能在水稻和普通野生稻上取食和繁殖后代。2020年被农业农村部列为1类农作物病虫害。

    • 灰飞虱

      灰飞虱


      间歇爆发性害虫,冬季气候温暖、春季比较干旱,是第一代灰飞虱大发生的预兆。危害方式与褐飞虱、白背飞虱类似,对农业危害很大。是传播条纹叶枯病等多种水稻病毒病的媒介,所造成的病害常大于直接吸食危害。

    • 烟粉虱

      烟粉虱


      原产于欧洲,因首次发现于希腊的烟草上而得名。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贸易传遍世界,称为世界性害虫。食性杂,寄主广泛,可传播30种植物上的70多种病毒病发育速率快,繁殖率高,具有极强的暴发性。通常在寄主植物叶片背面取食,有较强的隐蔽性。

    • 巴西角蝉

      巴西角蝉


      前胸背板上长有怪异的瘤状物,它的作用有多个猜测,比较靠谱的说法有2个:1.让捕食者难以下口,或无法吞咽;2.模仿被僵尸菌感染的昆虫,因僵尸菌的传染性极强,自然界是不会有动物敢靠近感染者的。

    • 金牛弧角蝉

      金牛弧角蝉


      它的角从正面看,酷似恶魔犄角或水的牛角,从侧面看则呈T形,像一个船锚。它的角具有恐吓捕食者及伪装成其他物种,以保护自己的作用。它的身上能分泌蜜露,为蚂蚁提供美味的食物,以换取蚂蚁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