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哺乳鸟类爬行鱼虾海水昆虫花卉绿植多肉水草作物好文商品

  • 贝刺蛾(6)

    贝刺蛾_胶刺蛾
  • 贝刺蛾:别名胶刺蛾,为鳞翅目、刺蛾科、背刺蛾属爬行动物,原产于亚洲东南部,我国分布于浙江、江西、四川、云南、福建、台湾等省。目前最有效的防控办法为:人工捕捉,或及时耕翻,杀灭土壤中的茧。专家提倡用贝刺蛾绒茧蜂进行生物防治。

    背面鲜绿或浓绿或浅绿色,刺毛全部退化,背面光滑,全身无毛。幼虫虽鲜绿光滑,十分漂亮,但是是危害较重的农林害虫,严重时把叶片全部食光。又因其柔软且伸缩自如,又被称为胶刺蛾。

  • 科目分类:飞蛾
    生存环境:灌丛
    颜色分类:绿色_棕色
    居住环境:树栖
    最大体型:4cm
    性情分类:危险
    寿命年限:1年
    适宜温度:25℃±6℃
    食物饲料:植食

  • 贝刺蛾形态特征 >

    成虫体长1.2-1.6cm,翅展3-4cm。体黑混杂褐色。前翅内线不清晰,灰白色锯齿形,内线侧黑褐色。

  • 贝刺蛾生活习性 >

    我国四川、西昌、云南年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茧内越冬,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中下旬进入化蛹高峰期,蛹期27-48天,6月上始成虫羽化,20-30天为成虫羽化盛期。7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是幼虫为害期,老熟后下树作茧越冬。

  • 贝刺蛾饲养方法 >

    寄主植物有苹果、梨、桃、葡萄、蔷薇、蓖麻等。蛹:长12~16mm,初乳黄色,羽化前变成黑褐色。茧椭圆形,长12.5~15.21135mm,褐色至黑褐色。

  • 贝刺蛾雌雄分辨 >

    雄蛾稍小,触角基部栉形,雌蛾丝状。末龄幼虫椭圆形,背隆起,腹面扁平,长15-22mm。

  • 贝刺蛾繁殖方式 >

    羽化2-3天后交配产卵。卵散产在叶面上,每叶1粒或2-4粒,卵期11-18天,幼虫期39-58天。卵长8-12mm,球形,乳白色至黄白色。

  • 转载请注明出处,并添加原文链接:
    https://sbike.cn/k/beicie/


    • 其它相关主题

    • 绿尾大蚕蛾


      成虫豆绿色,翅粉绿色,前后翅中央各有一椭圆形眼斑,外侧有1条黄褐色波纹。后翅延长为尾状,4cm左右,尾带末端常呈卷折状。幼虫体黄绿色,体型粗壮,体节近6角形,着生肉突状毛瘤,毛瘤上具白色刚毛和褐色短刺。

    • 月神蛾


      大部分蛾类都是单调的褐色或灰色,但它却拥有一对令人羡慕的石膏绿色的大翅膀,及波浪形的长尾。羽化为成虫后,口器退化,不吃不喝。这个时候,它唯一的使命就是完成交配,直到死亡,它仅能存活1个星期。

    • 光辉萤斑蛾


      属日行性蛾类,外观像蝶,体型较小,头部红色,翅膀底色白色,分布有天蓝色至蓝黑色斑纹。外观近似白带白斑蛾,但白带白斑蛾体型较大,翅缘不具黑边,数量较少。

    • 玉米天蚕蛾


      幼虫颜值颇高,羽化后,颜色鲜黄,更为美丽。它有双重自卫方式:前翅颜色酷似树皮,在树干上,前翅多向后平伏,掩着后翅,进行伪装。但被敌害发现后,会突然展前翅,露出艳丽后翅上猫头鹰的眼形花纹,吓跑敌害。

    • 玻璃丝毛毛虫


      它幼虫那施华洛斯奇水晶似的毛刺,巧夺天工,如同一件精心制、巧夺天工的玻璃工艺品,非常漂亮。蜕变以后,成虫橙色至褐色,相比幼虫,就显得逊色了许多。

    • 鞍背刺蛾


      成虫相貌极为普通,但幼虫却十分美丽。幼虫两头呈凸起,呈深棕色,中间凹陷下去的部分呈绿色,形状酷似马鞍,是常见的刺毛虫,浑身布满的毛刺有剧毒。好在它的外形具有极强分辨度,形状和颜色也十分醒目,难以隐藏,时刻提醒人们离他远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