铲头堆砂白蚁:别名干虫_沙滩白蚁_干木白蚁,为蜚蠊目、木白蚁科、砂白蚁属动物,原产于亚洲东南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地。1963年命名。它们不需要从外部获得水源,不筑外露蚁路,过着隐蔽的蛀蚀生活。能蛀蚀各种干燥、坚硬的木材,我国南方群众称其为干木白蚁或干虫。由于其隐蔽地生活在木材内部,因此容易通过货物和包装木箱扩散传播。
纯木栖型白蚁,蚁后分群后,脱去翅膀,钻入朽木创建群体。取食、活动基本局限于木材内部,与土壤没有联系。因其粪便呈砂粒状,并不断从被蛀物的表面小孔推出,落在下方集成砂堆形状而得名,这是发现这类白蚁的重要依据。
体长0.7-0.9cm。兵蚁上颚及头前部黑色。头后部暗赤色。触角、触须、胸、腹皆淡黄色。头形短而厚,由背面看近于方形。有翅成虫头赤褐色,触角、下颚须、上唇褐黄色。胸、腹及腿节黑褐色。胶节、附节淡黄色。翅黄褐色。头近长方形,两侧平行,后缘弧形。复眼小,介于圆形与三角形之间。单眼长圆形,位于复眼上方,靠近复眼但并未接触。后唇基为短横条,嵌于头亮,与额部的界限不明,不隆起,其前线直。
群体由数十只至数百只个体组成。群体中没有工蚁,其职能由若蚁代替。
不筑固定形状的蚁巢,在建筑木材或生树中蛀成不规则的隧道,蛀食之处就是巢居所在。除蛀蚀室内木构件外,常在野外的林木和果树建立群体。除危害木材外,还危害荔枝、咖啡、榕树、椰子、黄槿、无患子、枫杨等活树。
有翅成虫在一年中各个月均可出现,但分群在我国以4-6月居多。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或群体衰老时,有产生较多有翅成虫的趋向。若蚁与群体隔离后,约经7天左右能形成补充繁殖蚁。初期补充繁殖蚁可能很多,但最终只剩一对被保留,其余团互相残杀而死亡。具有原始繁殖蚁的群体不产生补充繁殖蚁。补充繁殖蚁同样能产卵、孵化,是建立新群体的另一条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