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额负蝗:别名扁担勾_中华负蝗_尖头蚱蜢_小尖头蚱蜢,为直翅目、锥头蝗科、负蝗属动物,原产于亚洲中国、蒙古、日本等地。我国主要分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是灌丛、草原的害虫之一,主要危害美人蕉、一串红、鸡冠花、菊花、海棠、木槿、禾本科等植物。一年发生2代,秋季是为害高峰期。
我国北方地区十分常见,俗称“扁担钩”。成虫善跳跃及近距离迁飞,不能做远距离飞翔。在无风、晴朗天气下,喜在向阳处或在植株上栖息。天气炎热的中午或低温情况下,多栖息在作物根部或杂草丛中。
体长2-5cm。身体为绿色或褐色。头部尖,向前突出,侧缘具黄色瘤状小突起。前翅绿色,超过腹部。后翅基部红色,端部淡绿色。
以卵在土层中越冬。翌年5月至6月越冬卵孵化,7月中旬为第一代成虫羽化盛期。第二代若虫为害期主要在7月至8月,8月中旬至10月中旬第二代成虫羽化。卵多产于杂草多、向阳的沙土中,深度一般为3-5cm。11月中下旬成虫开始陆续死亡。
有5-6个龄期。一天中以上午蜕皮、羽化多,下午较少。阴雨、低温天气及夜间不蜕皮羽化。一天中8-10时和16-18时取食较多。阴雨及闷热天气不取食。越冬卵于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陆续孵化。孵化历期短的12-20天,最长35天以上。一天中的孵化高峰在11-15时,上午及下午其他时间孵化较少。阴雨及低温天气不孵化。若虫共5龄,特征与成虫相似,体被自绿色斑点。
雄虫体型较小。
第一代成虫羽化后6-13d开始交尾,第二代成虫羽化后5-9d开始交尾。成虫有多次交尾习性。一般交尾14-25次。交尾时间较长,每次交尾达4-6小时,最长可超过10小时。第一代成虫交配后6-8天开始产卵,第二代成虫交配后4-6天开始产卵。成虫喜在高燥向阳的道边、渠埂、堤岸及杂草较多的地方产卵。每头雌虫产卵1-4块,1头雌虫产卵25-276粒,平均1161粒。卵长椭圆形,长约3.5mm,淡黄色至黄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