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白羽蛾:别名白羽蛾,为鳞翅目、羽蛾科、多翼蛾属动物,原产于亚洲,东南、华南、中国台湾地区等地。
外观如同一只白色的巨大蚊子,不像其他蛾类,休息时会把翅膀收起,它们即使在休息时也会把翅膀展开,呈一个白色的T字形。幼虫取食甘薯藤蔓嫩叶,对甘薯有一定的危害。
翅展1.5-2cm,体长0.8cm左右。全体白色密被白鳞片,前翅、后翅似白色鸟羽,前翅距翅基2/5处分为2支,其上杂有2、3个黑色斑点,末端后卷。后翅3支,周缘具白鳞毛。4-7腹节腹面两侧各具黑斑1对。足细长,后足尤为突出。
1年生5-6代,以蛹或少数幼虫在枯薯叶或过冬薯苗地上越冬。翌年6-7月薯田出现幼虫,秋季尤多,到了12月下旬田间仍可见到。老熟幼虫喜在枯叶或新鲜甘薯叶上化蛹,羽化后成虫白天在薯田飞翔。
喜冷凉气候。但不会潜入未展开嫩叶内为害,食痕成网状小孔或造成叶片穿孔或干枯,甘薯影响生长发育,但不会造成死亡。蛹长10mm,头端方平,体背各节上具2对毛瘤并有3-4个紫色斑点,全体苹果绿色。
幼虫共5龄,末龄幼虫近老熟时暗绿色,体长10mm左右,各节上均生毛瘤,前胸、中胸、后胸节上各具4对,第1~8腹节上各有5对,瘤上生刚毛。
羽化当天即交配,经2-3天后,把卵产在嫩叶叶背侧脉边,单产或2-3粒在一起。完成一个世代需时20多天。卵长3.5mm,扁长圆形,浅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