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哺乳鸟类爬行鱼虾海水昆虫花卉绿植多肉水草作物好文商品
  • 高粱蚜(5)

    高粱蚜_高粱色蚜
  • 高粱蚜:别名高粱色蚜,为半翅目、蚜科、色蚜属动物,原产于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等地,我国各地均可见。1897年命名。发生数量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与气象和天敌因素密切相关,春夏干旱极易导致大发生。主要为害高粱,还可为害玉米、谷子、小麦及其他禾本科植物。常见天敌有瓢虫类、食蚜蝇、蜘蛛、草蛉、蚜茧蜂等。当天敌单位与蚜虫比在1/100以下时,对其发生数量有一定抑制作用。

    危害大,十分常见的农业害虫,以成、若蚜聚集在高粱叶背,由下部叶片向上蔓延,刺吸汁液,并排出大量蜜露,滴落在茎叶上,油亮发光,致寄主养分大量消耗,影响光合作用。轻则叶片变红,重则叶枯,严重减产或绝收。

  • 科目分类:半翅
    生存环境:农田
    颜色分类:黄色_黑色
    居住环境:树栖
    最大体型:0.2cm
    性情分类:危险
    寿命年限:0.3年
    适宜温度:24℃±5℃
    食物饲料:植食

  • 高粱蚜形态特征 >

    体长0.15-0.2cm。分为两性世代和孤雌胎生世代。前者雌蚜无翅,较小,与雄蚜交尾后产卵,又称无翅产卵雌蚜。雄蚜有翅,较小,触角上感觉孔较多,行动迅速。

  • 高粱蚜生活习性 >

    辽宁6月旬温23℃以上,相对湿度50-60%,旬降水量10mm左右,则大发生频率高,为害重。南方旬均温在20-28℃,相对湿度60-75%则繁殖快,为害重。

  • 高粱蚜饲养方法 >

    吉林公主岭年生16代,沈阳19-20代。以卵在获草的叶鞘或叶背上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地表气温高于10℃以上时,越冬卵陆续孵化为干母,沿根际土缝爬至获草根部为害嫩芽,繁殖1-2代后,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高粱出苗后,开始产生有翅胎生雌蚜,迁飞到高粱上为害,逐渐蔓至全田。当高粱未封垄之前,旬降雨量高于5cm,相对湿度高于75%,气温低,会抑制高粱蚜的发生和蔓延。

  • 高粱蚜雌雄分辨 >

    孤雌胎生世代无翅孤雌胎生母蚜长卵形,米黄色至浅赤色,触角细长6节,等于或略长于体长1/2,复眼大,棕红色。尾片圆锥形,钝,中部稍粗。口器黑色4节,末节最长。有翅孤雌胎生母蚜体长卵形,米黄色,具暗灰紫色骨化斑。

  • 高粱蚜繁殖方式 >

    其发生世代短,繁殖快,每年可繁殖16-20余代,北方以卵越冬,南方以成虫及若虫在为害株的茎秆及叫鞘内越冬。卵长卵圆形,初黄色,后变绿至黑色,有光泽。越冬卵春季地表温度10℃左右孵化,在根部取食,以后逐渐上移嫩茎、幼芽上孤雌生殖为害。第2代后产生有翅孤雌蚜及无翅孤雌蚜,当5月高梁出苗后,即迁往高梁田繁殖为害,每头孤雌蚜平均产仔70-50头,夏季5天即可完成1代。

  • 转载请注明出处,并添加原文链接:
    https://sbike.cn/k/gaoliangya/


    • 其它相关主题

    • 麦二叉蚜

      麦二叉蚜


      十分常见,危害较大的农业害虫,常在禾本科叶片正、反两面,或基部叶鞘内外吸食汁液,致麦苗黄枯或伏地不能拔节,严重的麦株不能正常抽穗,直接影响产量,此外还可传带小麦黄矮病。

    • 麦长管蚜

      麦长管蚜


      我国各产麦区的常见害虫。前期集中在叶正面或背面,后期集中在穗上刺吸汁液,致受害株生长缓慢,分蘖减少,千粒重下降,是麦类作物重要害虫,也是麦蚜中的优势种。

    • 桃蚜

      桃蚜


      广食性害虫,已知寄主达74科352种。繁殖周期短、量大,除刺吸植物体内汁液外,还可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并传播多种植物病毒。主要危害蔬菜、马铃薯、烟草、核果类果树等,是农业害处极大的常见害虫。

    • 菜蚜

      菜蚜


      主要在十字花科蔬菜叶背,或留种株的嫩梢嫩叶上为害,造成植株矮小、节间变短、弯曲,幼叶向下畸形卷缩,影响包心或结球,造成减产。留种菜受害不能正常抽薹、开花和结籽。同时传播病毒病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蚜害本身。

    • 棉蚜

      棉蚜


      世界性棉花害虫,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它吸汁植物汁液,并传播植物病毒(已知超过50种),寄主范围很广,全世界至少有700个寄主植物。受害植株矮小、叶片变小、叶数减少、根系缩短、现蕾推迟、蕾铃数减少、吐絮延迟。

    • 黑尾叶蝉

      黑尾叶蝉


      会危害植物生长,是较为常见的农林害虫,部分种类更是稻作的重要害虫。取食和产卵时,刺伤寄主茎叶,破坏输导组织,受害处呈现棕褐色条斑,致植株发黄或枯死。本种为台湾常见的叶蝉中体型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