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哺乳鸟类爬行鱼虾海水昆虫花卉绿植多肉水草作物好文商品
  • 褐飞虱(6)

    褐飞虱_褐稻虱_稻飞虱
  • 褐飞虱:别名褐稻虱_稻飞虱,为半翅目、飞虱科、褐飞虱属动物,原产于亚洲中部及南部,是我国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每年均与白背飞虱混合发生为害。两种飞虱不同年份在不同省份和地区发生程度不同,年发生为害面积均在2亿亩次以上。主要天敌有寄生蜂、黑肩绿盲蝽、瓢虫、蜘蛛、线虫、菌类。

    危害最严重的稻飞虱品种,有远距离迁飞习性,是我国和许多亚洲国家当前水稻上的首要害虫。褐飞虱为单食性害虫,只能在水稻和普通野生稻上取食和繁殖后代。2020年被农业农村部列为1类农作物病虫害。

  • 科目分类:半翅
    生存环境:农田
    颜色分类:褐色_灰色
    居住环境:树栖
    最大体型:0.5cm
    性情分类:危险
    寿命年限:1年
    适宜温度:25℃±5℃
    食物饲料:植食

  • 褐飞虱形态特征 >

    成虫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两种。长翅型体长3.6-4.8mm,短翅型体长2.5-4mm。黄褐、黑褐色,有油状光泽。头顶近方形,额近长方形,中部略宽,触角稍伸出额唇基缝,后足基跗节外侧具2-4根小刺。前翅黄褐色,透明,翅斑黑褐色。短翅型前翅伸达腹部第5-6节,后翅均退化。

  • 褐飞虱生活习性 >

    9月中旬至10月上旬褐飞虱外迁。褐飞虱在北纬25°以北不能越冬,每年虫源逐代、逐区呈季节性南北往返迁移,受季风进退的气流制约。

  • 褐飞虱饲养方法 >

    褐飞虱喜温暖高湿的气候条件,在相对湿度80%以上,气温20-30℃时,生长发育良好,尤其以26-28℃最为适宜,温度过高、过低及湿度过低,不利于生长发育,尤以高温干旱影响更大,故夏秋多雨,盛夏不热,晚秋暖和,则有利于褐飞虱的发生为害。若虫共有5龄。成、若虫群集于稻丛基部,刺吸茎叶组织汁液。虫量大,受害重时引起稻株瘫痪倒伏,俗称“冒穿”,导致严重减产或失收。

  • 褐飞虱雌雄分辨 >

    雄虫阳基侧突似蟹钳状,顶部呈尖角状向内前方突出。雌虫产卵器基部两侧,第1载瓣片的内缘基部突起呈半圆形。

  • 褐飞虱繁殖方式 >

    卵产在叶鞘和叶片组织内,排成一条,称为“卵条”。卵粒香蕉型,卵帽高大于宽底,顶端圆弧,稍露出产卵痕,露出部分近短椭圆形,粗看似小方格,清晰可数。初产时乳白色,渐变淡黄至锈褐色,并出现红色眼点。产卵时,刺伤稻株茎叶组织,形成大量伤口,促使水分由刺伤点向外散失,同时破坏疏导组织,加重水稻的受害程度。

  • 转载请注明出处,并添加原文链接:
    https://sbike.cn/k/hefeishi/


    • 其它相关主题

    • 红圆蚧壳虫

      红圆蚧壳虫


      蚧壳虫是城市园林绿化、园艺盆栽的“五小害虫”之首。成、若虫刺吸枝干、叶和果实的汁液,重者叶干枯卷缩,甚至布满介壳,整株干枯。寄主非常广泛,会对370余种经济作物和观赏植物造成损害,包括柑桔、茉莉、月季、多肉等植物。

    • 白背飞虱

      白背飞虱


      2020年被农业农村列为1类农作物病虫害,专食性较强,其嗜食水稻,也危害麦类、玉米、高粱。普通野生稻是其越冬的重要寄主,其冬季没有滞育或休眠现象。其冬季分布、过冬温度、生物指标与褐飞虱基本相同。

    • 甘蔗扁角飞虱

      甘蔗扁角飞虱


      刺吸甘蔗叶汁的害虫,主要有甘蔗扁角飞虱和蔗扁飞虱两种,均为同翅目,飞虱科。它们的名称极为相似,但并非同种,甚至不同属。天敌有缨小蜂、黑肩绿盲蝽等。

    • 灰飞虱

      灰飞虱


      间歇爆发性害虫,冬季气候温暖、春季比较干旱,是第一代灰飞虱大发生的预兆。危害方式与褐飞虱、白背飞虱类似,对农业危害很大。是传播条纹叶枯病等多种水稻病毒病的媒介,所造成的病害常大于直接吸食危害。

    • 白粉虱

      白粉虱


      世界性大害虫,大棚主要农作物害虫之一。寄主范围极广,可危害112个科653种植物。它1年可发生10余代,以各种虫态在保护地内越冬为害,春季扩散到露地,9月份以后迁回到保护地内。

    • 烟粉虱

      烟粉虱


      原产于欧洲,因首次发现于希腊的烟草上而得名。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贸易传遍世界,称为世界性害虫。食性杂,寄主广泛,可传播30种植物上的70多种病毒病发育速率快,繁殖率高,具有极强的暴发性。通常在寄主植物叶片背面取食,有较强的隐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