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带二尾舟蛾:别名猫蛾,为鳞翅目、舟蛾科、二尾舟蛾属动物,原产于欧洲、亚洲、非洲北部,包括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等地。我国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在原生地的树林、公园、花园里,都可以发现黑带二尾舟蛾的幼虫的踪迹。1877年命名。
蜕变后的成虫与幼虫颜色与形态反差极大。它的毛虫有可怕的面孔,和带有斑纹的尾巴。但是这种鲜艳的颜色,大头套娃般的形态,在人类眼里甚至有些呆萌。这种是一种防御策略,用于躲避天敌。遇到死对头时,还会喷洒蚁酸。
成虫翅展6.5-8.5cm,体长约3cm。成虫体灰白色,触涌柿齿状。胸背有2条呈八字形的黑色纵带和10个由绒毛组成的黑斑,腹背每节中央有1个大灰白三角形斑,斑内有2条黑纹,前后连成2条黑线,末端2节只有1条黑纹。前翅灰白,内横线双道波浪形,外衬1条平行的灰黑色线。中横线深锯齿形与外横线平行,从后缘向前伸至认,绕过横脉纹内侧到前缘。2条外横线为深锯齿形,外线线脉间7个黑点向内延伸成纹显著。后翅横脉纹和由脉间7个黑点组成的外缘线较显著。
成虫有趋光性。以蛹越冬,翌年5月中旬越冬代成虫开始羽化、交尾、产卵,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始孵出第一代幼虫,到7月上旬结英化蛹,蛹期10-15天。7月中、下旬第一代成虫羽化产卵,7月下旬孵出第二代幼虫,8月下旬至9月末结茧化蛹越冬。
蛹黑褐色,纺锤形。包被手硬英中。成虫寿命:雌虫8-10天,雄虫6-9天。刚产下的卵为淡绿色,随后渐变为粉白色,约肥分钟后变为红褐色,5-7天后又逐渐变为粉褐色且中间出现1个小黑点,幼虫常由此孵出。卵期7-12天。卵的孵化率平均部。
老熟幼虫体长50-60mm。初孵幼虫紫黑色,脱皮后变为青绿色,头部黑褐色。前胸两侧各有1个角状突起,中、后胸背面有1个三角形斑纹,后胸背突呈楔形,尖端向后突出。腹背有1个大的菱形斑纹。幼虫老熟时体色由青绿色逐渐变成湖蓝色,先端紫红。4对腹足,趾钩单序中行,气门白色。臀足退化为1对技状尾突,上具刺突,内有1对可以伸缩的红色尾须,如受惊扰,则突然伸出。
成虫羽化多在17-21时,羽化后经4-6小时开始交尾。交尾一次最长可达棚一判小时,平均10小时左右。交尾后l-2天开始产卵,卵散产在叶面和小技上。每次产卵间隔1-2分钟。一般每次产卵l-2粒。卵红褐色,半球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