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哺乳鸟类爬行鱼虾海水昆虫花卉绿植多肉水草作物好文商品
  • 黄花蝶角蛉(7)

    黄花蝶角蛉_
  • 黄花蝶角蛉:别名,为脉翅目、蝶角蛉科、蝶角蛉属动物,原产于亚洲中部,我国东北、内蒙、陕西、山西、河北有分布。成虫多栖居于园林树木,飞行缓慢,行捕食性生活。眼睛很大且鼓出,触角长,末端膨大,呈球杆状。

    因身体有鲜艳的黄斑,且形态及触角很像蝴蝶,因此得名。成虫及幼虫均为捕食性肉食昆虫,以其他昆虫为食,是对人类有益的昆虫。当受到干扰时,会释放出一种气味强烈的类似麝香的化学物质震慑敌人。

  • 科目分类:脉翅
    生存环境:农田
    颜色分类:白色_黄色
    居住环境:树栖
    最大体型:2.5cm
    性情分类:温和
    寿命年限:2年
    适宜温度:26℃±6℃
    食物饲料:昆虫

  • 黄花蝶角蛉形态特征 >

    成虫体长1.7-2.5cm。体黑色多毛,头部黑色,密生长毛,头顶及额中央的毛为灰黄色。触角基部附近的毛为黑色,额两侧光裸无。胸部黑色,腹部黑色,密生黑毛。足胫节和腿节大部为黄色,胫节末端及跗节黑色,腿节基部及转节黑色。翅长三角形。前翅大部分透明,基部1/3黄色不透明,在中脉与肘脉间有1条褐色纵脉。翅痣褐色二角形,内有横脉。翅端在褐色网状的脉间有许多透明斑,翅痣褐色。

  • 黄花蝶角蛉生活习性 >

    白天或黄昏出没,捕食昆虫。

  • 黄花蝶角蛉饲养方法 >

    幼虫生活于树上或树下,捕食小虫,并将猎物的残骸背负在身体的棘毛上。在枯枝落叶或土壤里化蛹,形状类似蚕茧。

  • 黄花蝶角蛉雌雄分辨 >

    雄虫腹端有1内弯的夹状突。幼虫体粗壮。头大,上颚长而弯曲,内缘有齿。腹部的背面和侧面有瘤突,上生棘毛。

  • 黄花蝶角蛉繁殖方式 >

    产卵常以数十粒卵成双行排列产于林木枝干上。卵近圆球形,卵面平滑,有精孔两个。

  • 转载请注明出处,并添加原文链接:
    https://sbike.cn/k/huanghuadiejiaoling/


    • 其它相关主题

    • 大草蛉

      大草蛉


      是蚜虫、叶螨、鳞翅目卵及低龄幼虫等多种农林害虫的重要天敌,是害虫生物防治中,极具应用价值的一种天敌昆虫。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在城市夏季夜晚常见于室内外灯光处。成虫在遇到敌害时,可以放出恶臭的气味。

    • 叶色草蛉

      叶色草蛉


      捕食性昆虫,食谱较宽,习性与中华草蛉相似,是棉蚜、棉铃虫卵和幼虫及叶螨等棉田害虫的天敌,是华北棉区优势草蛉。在整个棉花生长季节,均能发挥其对害虫的控制作用,对棉田有很高的保护利用价值。

    • 中华草蛉

      中华草蛉


      多种害虫的重要天敌,在我国分布很广,能捕食多种农、林害虫,不少地区利用它防治棉田、果园及温室害虫,皆取得了一定效果。可进行人工饲养与散放,米蛾卵是草蛉的良好饲料,也可用人工配合饲料、人工模拟卵饲养。

    • 中华旌蛉

      中华旌蛉


      属有翅节肢动物,大型昆虫,形态特殊,极其罕见。后翅特化,如飘带一般,翩翩飞舞的样子如敦煌壁画中的飞天,被誉为昆虫界中的“仙女”。它白天活动,动作敏捷,夜间有趋光形,常被误认为“变异的蜻蜓”或“蜻蜓和蝴蝶的杂交品种”。

    • 欧洲螳蛉

      欧洲螳蛉


      形态酷似小螳螂,但实为脉翅目昆虫,是草蜻蛉的近亲,具有类似的娇弱的翅膀。它拥有螳螂一样利用前足捕捉猎物,但它们的猎物的个头要小得多。幼虫活动性强,四处搜寻蜘蛛的卵囊,进入寄生,少数在胡蜂巢内寄生。

    • 中华东蚁蛉

      中华东蚁蛉


      成虫形态与豆娘很相似,翅狭长,翅痣不明显,有长形的痣下翅室。幼虫后足开掘沙坑,埋伏在漏斗状的陷阱底部,等待猎物,偶有在地面追逐猎物,捕食掉进陷阱中的蚂蚁和其它昆虫。因幼虫倒退着行进挖坑,故又叫“倒退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