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哺乳鸟类爬行鱼虾海水昆虫花卉绿植多肉水草作物好文商品
  • 黄腰胡蜂(7)

    黄腰胡蜂_大褐胡蜂_黄腰虎头蜂
  • 黄腰胡蜂:别名大褐胡蜂_黄腰虎头蜂,为膜翅目、胡蜂科、胡蜂属动物,原产于亚洲南部,中国(浙江、广东、广西、台湾、安徽、福建)、印度、印尼、日本、泰国、越南、缅甸、菲律宾。野生于海拔山区,4-5月间建巢于土穴、石穴中。10到11月份蜂群达到最旺盛,11月底12月初最后一批母蜂出世,并交尾后于树洞等抱团越冬。会危害棉花等作物。

    是蛰人致死数量最多的毒蜂之一,虽然体型不大,毒性和攻击性也比不上金环胡蜂,但它种群数量庞大,且活动范围与人类重叠,随处可见,常巢筑在屋檐下或阳台上,所以马蜂蛰人致死的事件几乎有一半是它干的。

  • 科目分类:蜂类
    生存环境:灌丛
    颜色分类:黑色_黄色
    居住环境:树栖
    最大体型:2.8cm
    性情分类:危险
    寿命年限:3年
    适宜温度:26℃±4℃
    食物饲料:肉食

  • 黄腰胡蜂形态特征 >

    体长约2.2-2.8cm。雌蜂:头部窄于胸部。触角窝之间整个隆起,下部邻接唇基处呈黑色,其余额部及颅顶、颊部均呈棕色,浅的额沟明显可见,各部密布刻点,覆有较长的棕色毛。胸部:前胸背板前缘中央略隆起,两肩角明显,两下角黑色,其余呈棕色,有的个体全呈黑色或棕色,密布刻点覆有棕色毛。腹部:第1节背板呈梯形,基半部浅棕色,端半部黄色,或全为黄色,刻点细浅几不见,覆有短毛。

  • 黄腰胡蜂生活习性 >

  • 黄腰胡蜂饲养方法 >

  • 黄腰胡蜂雌雄分辨 >

    雄蜂近于雌蜂。胸部及头部常全呈黑褐色。腹部7节,第3至第7节背、腹板全呈黑色。体无雌蜂粗壮。

  • 黄腰胡蜂繁殖方式 >

    卵生

  • 转载请注明出处,并添加原文链接:
    https://sbike.cn/k/huangyaohufeng/


    • 其它相关主题

    • 隐纹长脚胡蜂

      隐纹长脚胡蜂


      因脚比较长,飞行时长长的脚拖在身体后面而得名。捕食性天敌益虫,主要捕食危害棉花的棉铃虫、棉小造桥虫等。巢似纸浆状,多筑于隐蔽的树丛里、石缝中或屋檐下,蜂巢规模较小且多呈圆盘状、不规则扁块状或倒莲蓬状。

    • 黄星长脚黄蜂

      黄星长脚黄蜂


      我国常见的胡蜂品种,具群栖性,营巢于树木上或屋檐下。其蜂巢为我国传统中药材,含蜂蜡、树脂,并含挥发油(蜂房油)、蛋白质、钙、铁、水分等。美蓝法试验对胃癌细胞有治疗效果,并能抑制人体肝癌细胞。

    • 果马蜂

      果马蜂


      肉食性昆虫,主要捕食危害棉花作物的害虫及松毛虫幼虫。其蜂蛹蛋白含量极高,其营养非常丰富,甚至超过蚕蛹,油炸蜂蛹为大众喜食的美味小吃。其蜂巢中含丰富蜂蜡、树脂、挥发油及天然蜂蜜,可入药,即为中药“蜂房”。

    • 黑绒胡蜂

      黑绒胡蜂


      体型较大的胡蜂,也是最危险的胡蜂之一。蜂群攻击极强,毒性也极强,螫人致死的记录最多,几乎每年都有人死在黑绒胡蜂的毒针下,所以在我国也被称为人头蜂。毒液会威胁到肾功能,严重时会全身水肿然后休克而死。

    • 黑盾胡蜂

      黑盾胡蜂


      是我国南部地区田野和林间较为常见的胡蜂,喜食多种植物的花蜜和松毛虫幼虫,寄主为菜青虫、棉铃虫等,是对农业十分有益的昆虫。虽为益虫,但毒性与攻击性都较强,与黄脚虎头蜂不相上下,非常危险。

    • 洞夜胡蜂

      洞夜胡蜂


      因夜间出洞采食而得名,全身长有很长的绒毛,胡蜂中最强的毒液,杀伤力甚至超过金环胡蜂。此外它抗毒能力也很强,凶悍无比。虽说是夜行胡蜂,但白天遇到侵略者的话,也会群起猛攻,能把敌人追到数十米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