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尾凤蝶:别名大尾凤蝶_中国宽尾凤蝶,为鳞翅目、凤蝶科、宽尾凤蝶属动物,原产于亚洲中国特物种,分布于四川、陕西、湖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野生于海拔400m以上,人烟稀少的深山密林。1889年由英国人在我国首次发现,并命名。它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宽尾凤蝶生存力的持续性,以及对相关蝶类的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特有的世界级珍稀蝴蝶品种,它的体型大,色彩鲜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野生情况下,多在林缘及开阔地活动。喜欢访花与吸水,多滑翔飞行,飞行时后翅不扇动。
翅展11-13cm。体、翅黑色,翅面散生黄色鳞片,脉纹清晰,翅脉两侧及后翅基部呈灰白或灰黄色。前翅前缘色深,中室内有数条黑色纵纹。后翅外缘波状,波谷红色,外缘区有6个弯月形红色斑纹,尾突宽大呈靴形,是本种的主要特征。有的个体,中室端半部呈白色,故称“白斑型”。
1年发生2代,也有个别1年发生1代,以蛹悬挂,在寄主的下部枝条或附近的灌木、草丛和石缝处越冬。翌年5-6月陆续羽化。
由于其食性比较单一,幼虫以樟科檫树,木兰科鹅掌楸、厚朴等植物为食。所以其分布与寄主的分布相关,卵的孵化与环境气温的变化密切相关。幼虫在气温低的阴雨天不取食。
雄性外生殖器上钩突窄小,骨化。雌性外生殖器产卵瓣较长,交配孔宽大,具很多横褶痕。五龄幼虫体绿色,头缩小,前胸背板黑色,与中后胸分界明显,后胸背面中线两侧有一对明显眼状斑,气门长椭圆形,浅褐色,臭丫腺乳黄色。
5月中旬成虫开始产卵,中旬孵出第1代幼虫,一直延续至7月上旬。卵圆球形,表面光滑,初产时叶绿色,以后逐渐变成黄绿色、褐黄色,孵化前变成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