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哺乳鸟类爬行鱼虾海水昆虫花卉绿植多肉水草作物好文商品
  • 麦长管蚜(5)

    麦长管蚜_谷网蚜
  • 麦长管蚜:别名谷网蚜,为半翅目、蚜科、谷网蚜属动物,原产于亚洲、欧洲、非洲东部、北美洲等地。我国各地均有发现,主要寄生于小麦、大麦、燕麦,南方偶害水稻、玉米、甘蔗、获草等。主要天敌有瓢虫、食蚜蝇、草蛉、蜘蛛、蚜茧峰、蚜霉菌等。2023年列入《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

    我国各产麦区的常见害虫。前期集中在叶正面或背面,后期集中在穗上刺吸汁液,致受害株生长缓慢,分蘖减少,千粒重下降,是麦类作物重要害虫,也是麦蚜中的优势种。

  • 科目分类:半翅
    生存环境:农田
    颜色分类:黄色_绿色
    居住环境:树栖
    最大体型:0.3cm
    性情分类:危险
    寿命年限:0.3年
    适宜温度:24℃±5℃
    食物饲料:植食

  • 麦长管蚜形态特征 >

    孤雌蚜体长约0.3cm,宽0.14cm。长卵形,草绿色至橙红色,头部略显灰色,腹侧具灰绿色斑。触角、喙端节、财节、腹管黑色。尾片色浅。中胸腹岔短柄。额瘤显著外倾。触角细长,全长不及体长。喙粗大,超过中足基节。端节圆锥形,是基宽的1.8倍。腹管长圆筒形,在端部有网纹十几行。

  • 麦长管蚜生活习性 >

    年发生20-30代,多数地区以无翅孤雌成蚜、若蚜,在麦株根际或四周土块缝隙中越冬,有的可在背风向阳的麦田的麦叶上继续生活。

  • 麦长管蚜饲养方法 >

    生长适温10-30℃,其中18-23℃最适,气温12-23℃产仔量48-50头,24℃则下降。11月中下旬后,随气温下降开始越冬。春季返青后,气温高于6℃开始繁殖,低于15℃繁殖率不高,气温高于16℃,麦苗抽穗时转移至穗部,虫田数量迅速上升,直到灌浆和乳熟期蚜量达高峰,气温高于22℃,产生大量有翅蚜,迁飞到冷凉地带越夏。

  • 麦长管蚜雌雄分辨 >

    有翅孤雌蚜椭圆形,绿色,触角黑色。喙不达中足基节。腹管长圆筒形,黑色,尾片长圆锥状。

  • 麦长管蚜繁殖方式 >

    在我国中部和南部,全年孤雌生殖。在麦田春、秋两季出现两个高峰,夏天和冬季蚜量少。秋季冬麦出苗后从夏寄主上迁入麦田进行短暂的繁殖,出现小高峰。北方春麦区或早播冬麦区常产生孤雌胎生世代和两性卵生世代,世代交替。在这个地区多于9月迁入冬麦田,10月上旬均温14-16℃进入发生盛期,9月底出现性蚜,10月中旬开始产卵,11月中旬均温4℃进入产卵盛期并以此卵越冬。

  • 转载请注明出处,并添加原文链接:
    https://sbike.cn/k/maichangguanya/


    • 其它相关主题

    • 桑木虱

      桑木虱


      世界性的常见害虫,成虫具迁移性,飞翔能力很强。多在桑、柏混栽地区发生,危害桑树、柏树,若虫吸食桑芽、桑叶汁液,受害桑生长不良,叶片向叶背卷缩呈筒状或耳朵状,严重的组织坏死或出现枯黄斑块。

    • 柏蚜

      柏蚜


      吸食大型针叶树的树汁,对树木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可以导致树木的死亡,是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种之一,入侵地主要在欧洲和非洲。侧柏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对侧柏绿篱和幼苗危害尤其严重。

    • 麦二叉蚜

      麦二叉蚜


      十分常见,危害较大的农业害虫,常在禾本科叶片正、反两面,或基部叶鞘内外吸食汁液,致麦苗黄枯或伏地不能拔节,严重的麦株不能正常抽穗,直接影响产量,此外还可传带小麦黄矮病。

    • 桃蚜

      桃蚜


      广食性害虫,已知寄主达74科352种。繁殖周期短、量大,除刺吸植物体内汁液外,还可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并传播多种植物病毒。主要危害蔬菜、马铃薯、烟草、核果类果树等,是农业害处极大的常见害虫。

    • 高粱蚜

      高粱蚜


      危害大,十分常见的农业害虫,以成、若蚜聚集在高粱叶背,由下部叶片向上蔓延,刺吸汁液,并排出大量蜜露,滴落在茎叶上,油亮发光,致寄主养分大量消耗,影响光合作用。轻则叶片变红,重则叶枯,严重减产或绝收。

    • 菜蚜

      菜蚜


      主要在十字花科蔬菜叶背,或留种株的嫩梢嫩叶上为害,造成植株矮小、节间变短、弯曲,幼叶向下畸形卷缩,影响包心或结球,造成减产。留种菜受害不能正常抽薹、开花和结籽。同时传播病毒病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蚜害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