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蚜:别名蚜虫_腻虫_棉蚜虫,为半翅目、蚜科、蚜属动物,原产于世界各地均有分布。1877年命名。棉蚜以刺吸口器插入棉叶背面或嫩头部分组织吸食汁液,使受害叶片向背面卷缩。蚜虫在叶表排泄的蜜露(油腻),还会滋生霉菌。棉蚜的防治技术同其它害虫防治技术一样,必需遵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充分利用和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制作用,以增加棉田前期天敌数量入手,辅之以科学合理的化学农药的使用,达到持续控制蚜害的目的。
世界性棉花害虫,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它吸汁植物汁液,并传播植物病毒(已知超过50种),寄主范围很广,全世界至少有700个寄主植物。受害植株矮小、叶片变小、叶数减少、根系缩短、现蕾推迟、蕾铃数减少、吐絮延迟。
体长0.2cm以内。无翅胎生雌蚜身体有黄、青、深绿、暗绿等色。触角约为身体一半长。复眼暗红色。腹管黑青色,较短。尾片青色。有翅胎生蚜体黄色、浅绿或深绿,触角比身体短。翅透明,中脉三岔。无翅若蚜与无翅胎生雌蚜相似,但体较小,腹部较瘦。有翅若蚜形状同无翅若蚜,二龄出现翅芽,向两侧后方伸展,端半部灰黄色。
卵在越冬寄主过冬。早春卵孵化后先在越冬寄主上生活繁殖几代,到棉田出苗阶段产生有翅胎生雌蚜,迁飞到棉苗为害和繁殖。当被害苗棉蚜多而拥挤时,棉蚜迁飞,在棉田扩散,棉区迁飞。晚秋气温降低,棉蚜从棉花迁飞到越冬寄主交尾后产卵过冬。因为其排泄物为含糖量很高的蜜露,能吸引一种个体较小的黄蚁来取食。而这种小黄蚁为了能与棉蚜长期合作,反过来常常帮棉蚜驱赶棉蚜七星瓢虫等天敌。
它会严重影响大多数葫芦科和茄科蔬菜作物以及叶类蔬菜,豆类、马铃薯、观赏植物、核果、油菜籽、柑橘、棉花或许多其他重要作物。寄主植物有石榴、花椒、木槿、鼠李属、棉、瓜类等。卵孵出的幼虫没有翅能够跳跃。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这种形态的昆虫又叫若虫逐渐长大,当受到外骨骼的限制不能再长大时,就脱掉原来的外骨胳,这叫蜕皮。若虫一生要蜕皮5次。
卵初产时橙黄色,6天后变为漆黑色,有光泽。卵产在越冬寄主的叶芽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