屎壳郎:别名蜣螂虫_圣甲虫_牛屎龟_粪金龟_神农蜣螂_大黑粪球金龟_台湾粪球金龟,为鞘翅目、金龟科、蜣螂属动物,原产于亚洲中国中部及南部大部分地区、台湾。1758年命名。以动物粪便或腐殖质为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称号。它将粪便运到地下,可对种子进行二次传播。此外它还有传粉作用,对有害生物的控制也有一定效果。它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重要仿生学意义和重大理论意义。世界上最大的蜣螂是10cm长的巨蜣螂。
我们日常所称的屎壳郎,其实是蜣螂整个家族的统称,而大黑粪球金龟浑身漆黑,体形硕大浑圆,是蜣螂家族中,体形最大成员之一,是屎壳郎家族最具代表的品种。能推动很大的粪球,是昆虫界数一数二的大力士。
3-5cm。虫体呈半圆形,鞘翅短,腹部末端露出。棕色至黑色,有的具金属光泽。雄虫头顶有一长而弯曲的角状突。在24小时内吃掉的食物,可超过自身的体重。因为能加速使粪便转变为其他生物能利用的物质的过程,所以对人类有极大的益处。
能利用月光偏振现象进行定位,以帮助取食。
用铲状的头和桨状的触角把粪便滚成一个球,有时可大如苹果。初夏时蜣螂把自己和粪球埋在地下土室内,并以之为食。
雄虫体长3-5cm,雌虫略小。雄虫头部前方呈扇面状,表面有鱼鳞状皱纹,中央有一基部大而向上逐渐尖细并略呈方形的角突。
雌体在粪球中产卵,孵出的幼虫也以此为食,直到发育为成年蜣螂才破卵而出。植食性蜣螂以甘甜的树汁为食,雌雄交配后,雌蜣螂把卵产在腐叶土里,约10天后,幼虫便破卵而出,以腐叶土或动物粪便为食,幼虫不断成长,第二年七月化为蛹,约20天后变为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