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彩潜蝇:别名潜叶蝇_豌豆潜叶蝇,为双翅目、潜蝇科、彩潜蝇属动物,原产于我国除西藏外,南北各地均有分布。为害严重时全叶枯萎,不仅直接影响叶片的商品价值,还影响寄主的果荚、果实或种子质量和产量。
分布性很广,常见的广食性害虫,寄主包括豆科、十字花科、菊科、葫芦科的多种作物,以豌豆、蚕豆、油菜、十字花科蔬菜、莴苣等受害最重。幼虫潜叶蛀食叶肉,形成迂回曲折的隧道,严重的叶肉全被吃光,仅剩两层表皮。
成虫体长2-3mm,翅展5-7mm,暗灰色。头部黄色,短而宽。复眼椭圆形,红褐色。触角3节,短小,黑色。胸部发达,翅l对,透明,有紫色闪光。后翅退化为平衡棒,黄色至橙黄色。蛹卵圆形,略扁,围蛹。初为黄色,后呈黑褐色。
成虫对甜汁有较强趋性。幼虫发育成熟后在叶片内化蛹,区别于其他多种斑潜蝇在叶外化蛹。幼虫还可潜食嫩荚和花梗。发生由北向南逐渐增加,辽宁4-5代,广东可达20代。淮河以北蛹在被害叶中越冬,淮河秦岭以南至长江流域主要以蛹越冬,少数幼虫、成虫也可越冬,华南地区周年发生。
成虫白天活动,吸食花蜜,还可用产卵器刺破叶表皮,吸食汁液,形成许多小白点,补充营养后产卵。幼虫孵化后即蛀食叶肉,隧道随虫龄增大而加宽。幼虫3龄老熟,即在隧道末端化蛹。各虫态发育历期:13-15℃时,卵期4天,幼虫期11天,蛹期15天,共计30天左右。23-28℃时,共计14天左右,成虫寿命7-20天,气温高时4-10天。
幼虫蛆状,体长2.9―3.5毫米,前端可见能伸缩的口钩。体表光滑柔软,由乳白色转为黄白色或鲜黄色。
卵散产,产卵多选择幼嫩绿叶,产于叶背边缘的叶肉里,尤以近叶尖处为多。卵散产,每次1粒,每雌可产50-100粒。卵期8-11天。幼虫孵后即潜食叶肉,虫量大时短期内致使全叶发白干枯。幼虫期5-14天,共3龄,老熟后在蛀道末端化蛹,伸出2个气门梗呼吸。卵椭圆形,乳白或灰白色,略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