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哺乳鸟类爬行鱼虾海水昆虫花卉绿植多肉水草作物好文商品
  • 斜纹夜蛾(7)

    斜纹夜蛾_夜盗虫_乌头虫_莲纹夜蛾
  • 斜纹夜蛾:别名夜盗虫_乌头虫_莲纹夜蛾,为鳞翅目、夜蛾科、斜纹夜蛾属动物,原产于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我国除青海、新疆外,各地均有发生。1775年命名。幼虫啃食叶片、花蕾、花及果实,初龄幼虫啮食叶片下表皮及叶肉,仅留上表皮呈透明斑。4龄以后进入暴食,咬食叶片,仅留主脉。在包心椰菜上,幼虫还可钻入叶球内危害,把内部吃空,并排泄粪便,造成污染,使之降低乃至失去商品价值。

    杂食性和暴食性害虫,危害寄主相当广泛,除十字花科蔬菜外,还可危害包括瓜、茄、豆、葱、韭菜、菠菜以及粮食、经济作物等近100科、300多种植物,间歇性猖獗为害。前翅斑纹复杂,因两条波浪状纹间的3条斜伸白带而得名。

  • 科目分类:夜蛾
    生存环境:农田
    颜色分类:绿色_棕色
    居住环境:树栖
    最大体型:2.1cm
    性情分类:危险
    寿命年限:1年
    适宜温度:24℃±5℃
    食物饲料:植食

  • 斜纹夜蛾形态特征 >

    成虫体长1.4-2.1cm,翅展3.7-4.2cm。成虫前翅灰褐色,内横线和外横线灰白色,呈波浪形,有白色条纹,环状纹不明显,肾状纹前部呈白色,后部呈黑色,环状纹和肾状纹之间有3条白线组成明显的较宽的斜纹,自翅基部向外缘还有1条白纹。后翅白色,外缘暗褐色。蛹长1.8-20cm,长卵形,红褐至黑褐色。腹末具发达的臀棘一对。

  • 斜纹夜蛾生活习性 >

    成虫夜出活动,飞翔力较强,具趋光性和趋化性,对糖醋酒等发酵物尤为敏感。我国从北至南一年发生4-9代。以蛹在土中蛹室内越冬,少数以老熟幼虫在土缝、枯叶、杂草中越冬。南方冬季无休眠现象。各地发生期的迹象表明此虫有长距离迁飞的可能。初孵幼虫具有群集危害习性,3龄以后则开始分散,老龄幼虫有昼伏性和假死性,白天多潜伏在土缝处,傍晚爬出取食,遇惊就会落地蜷缩作假死状。

  • 斜纹夜蛾饲养方法 >

    各虫态的发育适温28-30℃,抗寒力很弱。在冬季0℃左右的长时间低温下,基本上不能生存。在长江流域各地,危害盛期7-9月,也是全年中温度最高的季节。幼虫共6龄,4龄后进入暴食期,猖獗时可吃尽大面积寄主植物叶片,并迁徙他处为害。当食料不足或不当时,幼虫可成群迁移至附近田块危害,故又有“行军虫”的俗称。天敌有小茧蜂、广大腿蜂、寄生蝇、步行虫,以及多角体病毒、鸟类等。

  • 斜纹夜蛾雌雄分辨 >

    老熟幼虫体长3.8-5cm,夏秋虫口密度大时体瘦,黑褐或暗褐色,冬春数量少时体肥,淡黄绿或淡灰绿色。

  • 斜纹夜蛾繁殖方式 >

    卵多产于叶背的叶脉分叉处,以茂密、浓绿的作物产卵较多,堆产,卵块常覆有鳞毛而易被发现。卵半球形,初产时黄白色,孵化前呈紫黑色,表面有纵横脊纹,数十至上百粒集成卵块,外覆黄白色鳞毛。

  • 转载请注明出处,并添加原文链接:
    https://sbike.cn/k/xiewenyee/


    • 其它相关主题

    • 吸血蛾

      吸血蛾


      与其他飞蛾不同,喜吸食无机盐含量高的动物液体,如:盐水、汗、尿、粪便浸出液等,它还喜吸食动物血液,并会主动攻击猎物,它是真实存在,恐怖的吸血飞蛾。与蚊子吸血的习惯不同,它是雄蛾吸血,雌蛾吸食植物汁液。

    • 白女巫蛾

      白女巫蛾


      翼展最宽的飞蛾,甚至也是翅展最宽的昆虫,宽度可达31cm,比世界最大的皇蛾还宽,但它的体重要轻很多。因其巨大的翼展,人们会误认为它是蝙蝠。它良好的保护色,在丛林里很难被发现,因此也是世界上最神秘的蛾类之一,它拥有许多诡异的故事。

    • 卷裳魔目夜蛾

      卷裳魔目夜蛾


      它是夜间活动的大型蛾类,翅膀上有一对栩栩如生,令人生畏,酷似猫头鹰的大“眼睛”。它白天藏匿于干燥的大树或者废弃的房屋之中,夜间出没,给人一种阴森恐怖的感觉,被称为诡异之眼、暗夜法师、蛾中之魔。

    • 棉铃虫

      棉铃虫


      幼虫蛀食棉花的蕾、花、铃,每年造成我国农业损失达数十亿元。其幼虫体色多变,具有极大的观赏价值,因而可以通过饲喂不同的食物来改变其体色来实现其观赏价值。其虫体营养高,可开发为饲料,供啮齿、鸟类、鱼类等食用,变害为宝。

    • 烟青虫

      烟青虫


      对烟草类作物危害很大的常见害虫。幼虫食嫩叶和花果,症状与棉铃虫相同。前期烟青虫数量较多,后期则以棉铃虫占多。危害辣椒时,整个幼虫钻入果内,啃食果皮、胎座,并在果内缀丝,排留大量粪便,使果实不能食用。

    • 黑带二尾舟蛾

      黑带二尾舟蛾


      蜕变后的成虫与幼虫颜色与形态反差极大。它的毛虫有可怕的面孔,和带有斑纹的尾巴。但是这种鲜艳的颜色,大头套娃般的形态,在人类眼里甚至有些呆萌。这种是一种防御策略,用于躲避天敌。遇到死对头时,还会喷洒蚁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