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居狼蛛:别名穴狼蛛,为蜘蛛目、狼蛛科、狼蛛属爬行动物,原产于欧洲(波兰、捷克、奥地利、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俄罗斯南部)及亚洲中部地区,我国新疆、内蒙、甘肃、陕西、吉林、河北等省区也有分布。野生于草原、森林、荒漠、农田、果园、山坡等地。1769年命名。其毒液无色、味苦,呈碱性反应,可溶于水,但不溶于酒精和醚,75℃以上毒性被破坏。人被咬后,伤口处可看到两个小红点,剧烈疼痛,个别病人大汗淋漓、呼吸困难、脉搏减速、心率不齐。如未及时抢救,病人可在10几小时后因心脏麻痹而死亡。
体型较大的剧毒蜘蛛,白天多在洞中隐伏,傍晚或夜间在洞口附近猎食。其毒性的大小,常随性别、发育阶段和季节的不同而有差异。通常雌蛛的毒性比雄蛛大,成蛛毒性比幼蛛大,繁殖季节的雌蛛的毒性最大。
体长3-4cm,重4g左右。头胸部梨形,前部隆起,中间有黑、褐、白相间的辐射状斑,两侧被灰黄色毛,腹部椭圆形。全身背面呈灰黑或灰褐色,密被黑、白及棕色毛,中间有黑褐色心斑,并有6对黄白色肌斑,胸板和腹部腹面密生黑色毛。筑穴而居,洞口圆形或椭圆形,平均直径2.65cm,洞深31.6cm。
性情十分凶猛,互残杀现象比较普遍。幼蛛在脱离母体后就有所表现,成年狼蛛之间也不乏其例。2-3龄的幼蛛自相残杀较常见。成年雌蛛相遇,双方高举前足相互推搡,张开螯肢作威胁状,进而相互撕咬,此时若一方退缩逃走,另一方并不紧追。
4-10月为穴居狼蛛的活动季节,白天多在洞口隐伏,傍晚或夜间在洞口附近狩猎,用直接袭击法捕食各类昆虫。捕捉到昆虫后带回洞中进食,食剩的尸体或残肢往往留在洞内。对于小型昆虫,蜘蛛直接咬住,或用前足将虫拨至嘴边。对大型昆虫,则跃起捕食。狼蛛在越冬期内呈蛰伏状态,有120-150d时间不进饮食。在温度较高时,狼蛛呈活动状态,耐饥能力减弱。
雄蛛形态与雌蛛相似,但体型较小、体色较浅、腹部明显较小。
雄成蛛一般不筑洞穴,游猎生活,主动寻找洞穴中雌蛛在洞内或将其引出洞外交配。交配可分3个阶段,即:雄蛛求婚、雌雄交配、雄蛛离开,历时1-1.5h,但实际交配时间仅10-30min。雄蛛在洞内或将雌蛛引出洞外,当雌蛛同意交配后,两者即以前两对步足相互触抚,然后雄蛛自正前方爬上雌蛛头胸部,轮流从左右两侧将头部伸向雌蛛腹下,用触肢交配。产卵时雌蛛将洞口用丝网封闭数日。卵袋略呈椭圆形,形似大花生仁,灰白色,每袋平均含卵256-656粒,卵色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