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虎凤蝶:别名李氏中华虎凤蝶,为鳞翅目、凤蝶科、虎凤蝶属动物,原产于亚洲中国特有蝴蝶品种,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河南、陕西等地。1889年命名,共2个亚种。喜欢生活在光线较强而湿度不太大的林缘地带,飞翔能力不强,也没有其他凤蝶所有的那种沿着山坡飞越山顶的习性,因此只在特定的狭小地域内活动。日落前后就栖息于低洼沼泽地段的枯草丛中,体表的色彩和条纹形成的警戒色可以使其在错杂的枯草背景上难以被天敌所发现。已被列入中国国家2级保护野生动物。
由于其独特性和珍贵性,被昆虫专家誉为“国宝”,它还是中国昆虫学会蝴蝶分会的会徽图案。南京老山脚下的中华虎凤蝶自然博物馆,是中国首家蝴蝶专业博物馆,也是中国首家以中华虎凤蝶为主题的自然博物馆。
翅展5.5-6.5cm,体、翅黑色,斑纹黄色。胸背面和腹部、前翅基部及后翅内缘密生有黄色软毛。前翅具有黄色横斑带,从前缘达后缘。后翅外缘锯齿不尖,在锯齿凹处有4个黄色半月斑。亚外缘有5个发达的红色斑连成带状,其内侧的黑色斑细小,中室的黑带与其下的黑带分离。尾突较短,臀角有1个缺刻。前后翅反面与正面基本相似。
有群居习性,幼虫孵化后全部聚集在卵壳的附近,第二天便开始在杜蘅叶片背面的边沿,齐头并进地共同取食,到了夜晚就拥挤在叶下休息。在一龄脱皮之前,比较安静,不活跃,也从不离开叶片。在阴雨天常回到空卵壳附近,又透过叶面的光照后,便又到叶缘去取食,秩序井然。幼虫的第一胸节背面有一枚分叉的橙色臭角,受到惊扰时突然伸出,并发出臭气,如果触动它们,便迅速落地呈假死状态,大约经过二十秒钟以后,再慢慢地爬回原处。
中华虎凤蝶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年生一代,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等四个阶段。一年发生1代,以蛹越夏、越冬(多在枝干或树皮上、枯枝败叶下及石块缝隙中)。成虫于3-4月出现。它属于狭食性动物,经常寻访的蜜源植物主要有蒲公英、紫花地丁及其他堇科植物,也飞入田间吸食油菜花或蚕豆花蜜。幼虫取食马兜铃科的杜衡、华细辛等植物。
雌蝶与雄蝶相似,但是雌蝶的后翅前缘有一个眉毛形状黑色横条纹,而雄性的为圆形的斑点,可以以此辩雌雄。雌雄蝴蝶春夏季是不同的;夏季因为气候温暖,食物丰富,所以个体较大,而春季无论从气候还是食物的营养都无法与夏季比较因而体形较小。
本种己人工饲养繁殖成功。野生情况下,卵初见于3月中旬,盛见于3月下旬、4月初。立式卵,顶部圆滑,底部平,呈馒头形。初产时淡绿色,具珍珠光泽,孵化前变成黑褐色。卵集中成片产于寄主植物叶片的背面。4月初至5月中旬为幼虫活动期,5月上旬开始陆续化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