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哺乳鸟类爬行鱼虾海水昆虫花卉绿植多肉水草作物好文商品
  • 中华剑角蝗(5)

    中华剑角蝗_大扁担_大扁担沟_中华蚱蜢_东亚蚱蜢
  • 中华剑角蝗:别名大扁担_大扁担沟_中华蚱蜢_东亚蚱蜢,为直翅目、蝗科、剑角蝗属动物,原产于亚洲东部、南部,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适应性较强,野生于灌丛、草原、农田、荒地、沟坝。1815年命名,共2个亚种。地势高的地区发生轻,低洼地区发生重。特别是沟埂、河坝附近密度最大,植被为狗牙根、獐毛与小芦苇混生的地方较多。成虫可食用,新鲜或干燥成虫可入药,可止咳平喘、息风定惊、清热解毒、滋补强壮、祛风解痉,止泻透疹。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百日咳、小儿惊风、冻伤。

    我国广泛分布,危害较大的农业害虫。除危害葡萄、枣、苹果、梨、桃、枸杞、茶外,还危害杨、柳、榆、泡桐及水稻、玉米、谷子、棉花、草坪草等林木和农作物。以成虫、若虫蚕食葡萄叶片和嫩茎,大发生时可将叶片吃光。

  • 科目分类:直翅
    生存环境:农田
    颜色分类:黄色_绿色
    居住环境:地栖
    最大体型:8cm
    性情分类:危险
    寿命年限:1年
    适宜温度:25℃±5℃
    食物饲料:植物

  • 中华剑角蝗形态特征 >

    体长3-8cm。雄成虫头圆锥形。颜面极倾斜,颜面隆起极狭,全长具纵沟。头顶突出,顶圆,自复眼前缘到头顶顶端的长度等于或略短于复眼的纵径。触角剑状。复眼长卵形。体绿色或褐色。绿色个体在复眼后、前胸背板侧面上部、前翅肘脉域具淡红色纵条。褐色个体前翅中脉域具黑色纵条,中闰脉处具一列淡色短条纹。后翅淡绿色。后足股节和胫节绿色或褐色。

  • 中华剑角蝗生活习性 >

    若虫共6龄,体形似成虫,但小而无翅。1-2龄有群集现象,蝗蝻以跳跃扩散为主,扩散与食料关系密切,食料充足通常不迁移,以植栖为主,当寄主被吃光后,向其他寄主迁移,成虫不作远距离迁飞,有趋光性。冬季干燥、气温偏高,有利卵越冬。春季气温偏高,有利于越冬卵孵化。土壤含水量在10-20%最适其发育。5-6月份降雨偏多,土壤湿度较大,有利于蝗卵的孵化、幼蝻的取食和生长发育。秋季少雨、干旱,有利于成虫产卵。

  • 中华剑角蝗饲养方法 >

    3龄前食量较小,4龄后显著增加。每次蜕皮和羽化后,停食约2h,蜕皮和羽化前后,均有暴食现象。成虫8-10时和16-18时取食较多,中午气温高一般不取食。阴雨天不取食,天气闷热时只在早晨或晚上取食。同一天出土的蝗蝻,各龄历期不相同,有的差异较大,但其羽化时间基本相同。蜕皮通常在晴天的上午。夜间、阴雨或低温天气几乎不蜕皮、不羽化。雄虫羽化偏早,雌虫偏晚。

  • 中华剑角蝗雌雄分辨 >

    雌雄体型悬殊极大,雌成虫比雄成虫大近一倍,且粗壮。头顶突出,顶圆,自复眼前缘到头顶顶端的长度等于或大于复眼的纵径。下生殖板后缘具3个突起,中突与侧突几等长。余同雄性。

  • 中华剑角蝗繁殖方式 >

    羽化后的成虫,13-14天开始交尾,并有多次交尾现象。每头雌虫产卵1-4块,每块卵60-120粒,平均产卵226粒。卵长椭圆形,初产时卵壳表面具有由小瘤状突起组成的近圆形不封闭的小室,在小室中央有1瘤状突起。随卵的发育,卵壳表面的小瘤状突起呈不规则分布。多个卵被泡沫状胶质物包被成卵囊,卵囊形状多样,一般下粗,向上渐细。卵经270天左右,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1-25℃时,开始孵化,孵化期较长,一直延续至7月中旬。

  • 转载请注明出处,并添加原文链接:
    https://sbike.cn/k/zhonghuajianjiaohuang/


    • 其它相关主题

    • 短星翅蝗

      短星翅蝗


      形态略似飞蝗,也是我国最为常见的蝗虫之一。身体褐色至暗褐色,前翅短,仅达或几达后足股节的顶端、翅上有许多黑色小点。后翅黄褐色。因不会成群飞翔,也很少飞到较远的地区,所以危害性比飞蝗小一些。

    • 飞蝗

      飞蝗


      全球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农作物害虫之一,被称为最可怕、最危险的昆虫,俗名蚂蚱。它常伴随旱灾大量爆发,能长距离迁移。根据习性分为两型︰散居型和群居型。二者的颜色、体型、生理学和行为各不相同。

    • 彩虹蝗虫

      彩虹蝗虫


      其体色斑斓,底色蓝色至黑色,带有橙色至鲜黄色的醒目斑纹,身体泛着金属的光泽。这样的颜色搭配,非常的炫酷摇滚!虽然它的分布很广,但数量相对还是比较稀少的,是许多昆虫爱好者竞相收藏的梦幻品种。

    • 七彩蝗虫

      七彩蝗虫


      在动物界,通常色彩艳丽代表有毒,这个原则在它身上也同样适用。它以有毒乳草为食,惊艳的外表内,也携带有这种危险的毒素。当遇到危险便会从胸腔关节分泌有毒液体,而且一双大颚十分恐怖,被它咬伤是要中毒的,所以它根本招惹不得。

    • 绿色齿脊蝗

      绿色齿脊蝗


      非洲体型最大的有毒蝗虫,能利用腺体分泌物有毒物质,以防卫其天敌。体色黄色至黄绿色,背甲上突出部分的周边颜色为红色,也有全绿的个体。在野外以有毒的萝藦属植物为食,人工饲养环境下吃黑莓的叶片。

    • 非洲蝼蛄

      非洲蝼蛄


      全球分布很广,属世界性的农业害虫。与华北蝼蛄非常相似,但体型略小,所以也被称为:小蝼蛄。属杂食性害虫,成虫与若虫均能对能也造成危害。在温室,由于气温高,蝼蛄活动早,加之幼苗集中,受害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