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山祖冷杉:别名,为松杉目、松科、冷杉属、松科系列植物,原产于亚洲中国浙江南部,野生于百山祖南坡海拔1700米以上地带。1976年命名。该种与邻近地区的冷杉及近缘种(如台湾冷杉、日本冷杉、朝鲜冷杉、冷杉等)的主要区别在其雌球花的苞鳞上部向后反曲,叶内树脂道边生或生于两侧端的叶内薄壁组织内,球果成熟后淡褐黄色或淡褐色,苞鳞上端露出而反曲,尖头极短。
我国特有的古老残遗植物,我国唯一生存至今的冷杉属珍稀植物,也是世界十大稀有植物之一,对研究植物区系和气候变迁等方面有较重要的学术意义。我国1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010年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其列为极危物种。
中型乔木,株高可达12m以上,胸径40cm。树皮灰白色,不规则龟裂,裂块纵向大于横向,裂隙较深。大枝平展,枝皮不规则浅裂,小枝对生,稀三枝轮生,基部围有宿存芽鳞,主干及直立枝上的小枝交叉对生,一年生枝淡黄色或黄灰色,无毛或凹槽中有疏毛。冬芽卵圆形,有树脂,生于枝顶。叶条形,在侧枝上排列成二列状,或枝条下面之叶排列成两列,上面之叶斜展至直伸,其长度由下面两侧至上面中央递减。
原生地为亚热带高山地区,气候特点是温度极低、湿度大、降水多、云雾重。年平均温度8-9℃,极端最低-15℃,年降水量达230cm,相对湿度92%。成土母质多为凝灰岩、流纹岩之风化物,土壤为黄棕壤,呈酸性,pH4.5,有机质含量3.5%。幼树极耐阴。
插条繁殖保存率很低,可选择以日本冷杉为砧木进行枝接,用髓心形层对接法、围土劈接、靠接。
花期5月,球果11月成熟。雌球花圆柱形,苞鳞上部向后反曲。球果通常每一枝节之间着生1-3个,圆柱形,成熟前绿色至淡黄绿色,熟后淡褐黄色或淡褐色。中部种鳞扇状4边形,先端近全缘或有极细之细齿,两侧边缘有不规则锯齿,基部楔形、两侧耳状。苞鳞稍短于种鳞或几相等长,上部近圆形,边缘有细齿,先端露出、反曲,尖头短,中部收缩或窄缩呈条状。种子倒三角状,具与种子等长而宽大的膜质种翅,翅端平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