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桐:别名古滇桐树,为锦葵目、椴树科、滇桐属、锦葵系列植物,原产于亚洲中国(云南、贵州、广西)、越南。野生于海拔1700m左右,亚热带干湿交替区域的山地林中。因适宜分布区域狭窄,种群数量稀少,加之植被不断受到破坏,生存受到危胁。仅在云南文山、德宏发现6个野生群落。云南墨江发现一株树龄约千年以上个体,树高39m,胸径2.5m,胸围8m,树基直径3.8m,基围12m,树冠覆盖面积525平方米。IUCN列为濒危植物。
古老独特的第3纪孑遗植物。该属仅滇桐、桂滇桐2个物种,具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1999年列为国家2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它株形优美,花型奇特,很适合作为观赏植物人工种植,但因稀缺和种植难度高,十分少见。
落叶乔木,株高6-20m。嫩枝无毛,顶芽有灰白色毛。叶纸质,椭圆形,先端急短尖,基部圆形,上面干后暗绿色,不发亮,无毛,下面同色,秃净,基出脉3条,上行不过半,中脉有侧脉5-7对,边缘有小齿突。
原生地冬短夏长,冬暖夏热,雨量充足,霜雪少见。多大雨暴雨,蒸发大于降水,冬旱连接春旱,干湿季节交替明显。年均温18-20℃,绝对最低温大于4℃,生长期340天以上,降雨量100-140cm。土壤为黑石灰土,PH6.9-7.5。能适应石隙生境,主要散生于石灰岩季节性雨林或半常绿季雨林中。
多用种子繁殖。在秋季采收种子,晾干、贮存第二年早春播种。苗应宜选排水良好的石灰岩土或掺混石灰的砂质壤土。造林地应选在石灰岩石山下坡,并避开内涝的谷地。
花期7月,果期10-11月。聚伞花序腋生,有花2-5朵,花柄有节。萼片5片,长圆形,外面被毛。花瓣缺,外轮雄蕊退化,10枚,内轮能育雄蕊20枚,比萼片短。子房无毛,5室,每室有胚珠6颗,花柱5条。具翅蒴果椭圆形,翅薄,膜质,5棱,种子长约1cm。